感悟芝光林

2016-12-29 11:34: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平阳中青年画家的阵营里,光林兄可谓之领军人物之一,这在于几十载的丹青生涯中,他的油画创作、国画创作以及壁画人物创作的斐然成绩上;在于他数十载如同一日的对绘画的深刻理解和不懈的思索上;在于他面对生活和艺术的平静如水、执著如一的心态上;在于他涉猎周边艺术特别是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的复合提升上……每次见到他,看到他那张平和却颇富内涵的脸,看到鬓角过早霜染的白发,看到他依然故我宠辱不惊的从艺姿态,我想到的是一个永不言弃的追求者,是一个被艺术的灵魂牵引着,一直在路上的悲壮的形象……

  与光林兄相识、相交并一步步成为至交和知音的不算漫长的时间里,我们相互在阅读和感悟着对方,走近他,我阅读到的是一片圣洁和坦诚的人格,触摸到的是一颗凡俗而充满魅力的心。这颗心,在平缓而内敛地跳荡着,平缓里蕴藏着感奋,内敛中包容了激情。我想,这是生活的锻打给予他的性格,是艺术的历练赋予他的修养,为了他钟爱的生活,更为了他酷爱的绘画。

  光林首先是一位周边艺术的自觉者,尤其对于文学作品的关注和研读。如何衡量一个人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就让他去界定和评判一篇或一部文学作品吧。在某种意义上对文学作品的领会可谓之试金石,它往往可分出其水准的高下、认识的深刻或肤浅。我常常惊异光林对小说理解的深入和阅读的到位,通常有自己很独特的发现和心得,即使对我以往的小说作品,他都能从人性的角度、社会的角度,人伦层面和道德层面去分析和审视。这无不表明出他思想的深度和境界的高远。对周边艺术修养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一个从艺者的成就大小和检验在艺术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从芝光林的系列油画和之后的更为倾情的国画(这里特指他的山水画)作品里,能品读出它们高远的意境和厚重的立意,从他至今依然柔韧执著、激情暗涌且屡出成果的创作态度上看,这无不得益于他多元的艺术积累和文学修养,他吮吸着博大的文学艺术的“奶汁”,多元艺术自然也在成就着一个勤奋的画家。

  光林兄是一位较有成就的油画家,这有他的近百幅油画作品为证,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的油画创作便在省内画坛崭露头角,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已形成了他的质朴厚重与沉实凝炼的风格。这里,我把他的油画作品按表达内容和载体权且分为两类。第一类我将它们称之为纯粹风景系列,它包括《雾色》《青青溪水长》《五月塬下》《人说山西》《四月南风》《长城系列》《风景》《山脚溪畔》《太行人家》等,这是一组能充分表达芝光林审美情趣的作品,也是兀现了他的审美风范和美学要求的精品,它们画面沉静,意境幽远,蕴含丰富,还有,品之总觉笼罩一股浓浓的忧郁的格调,让人想起俄罗斯的许多油画精品来,奔涌不息的伏尔加河和寂静深幽的白桦树林……俄罗斯传统油画的巨大魅力深深感染、也深深影响着芝光林,他的这一组作品里自然也浸入了那种沉郁并不妨碍它的唯美力量的张扬。这倒很符合光林兄的性情和他的艺术态势。第二类权且列为黄土风情类,它有《往日的回忆》《农家小院》《土窑前》《山凹·石碾·铜喇叭》《工地纪实》《小妞》《孩童》《西出大漠》《石墙古碾》等,这一组作品带有“寻根”意味,这是光林兄立足本土,在积淀厚重的黄土文化上的关照和寻觅,探索和挖掘,表达与发现。如果说在前一组里尚有较强烈的主观色彩的话,那么这一组作品呈现了返璞归真,零度介入,客体映观,感性色彩浓郁的特色,作者把自己深深地埋在作品后面,让拙朴和凝重的画面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对民俗风情的理解,对黄土地上父老乡亲生生死死命运的诠释和领悟……

  这类作品本该是光林兄的一大绘画载体,他理应把尽可能多的精力和笔墨投注于此,倾注于此的,只可惜,在他绘画作品的全部里,这类作品是很少的一部分,这里是说他用油画形式来表达的,他更多笔墨用在了后来用国画形式来体现。这是下文陈述的内容。

  光林兄立志成为一位国画家,这是他十余年来的意愿并为之孜孜以求,琢磨与思索,创作与实践。凭借油画的坚实功底,凭借少年时期早已练就的人物写生素描的基础,他对人物画与山水画情有独钟,他觉得,只有用国画的写意手段,才能将他的乡土精神、生活气息和水墨线条有机地编织成一个丰富而完整的艺术世界。

  生在大城市长于小城市的芝光林,却有着浓郁的乡土情结,这是他年轻时对乡土的深深感受决定了他个人的精神意识的。城市外在的物质生活和生存状态不可能改变他内心深处的精神情感,年轻时早已铸就的乡土精神与当下瑰丽而浮躁的现代城市文明发生碰撞和冲突的时候,浓浓的乡土精神和骨子深处的人文情怀便执拗地升华为一种美丽记忆和美好理想,这种理想变作光林创作和认识的动力,并成为他终生创作的思想基础。光林兄是一位有思想的人,这有别于许多不肯思索,思想苍白的画匠,临汾有许多这样的匠人,尽管他们的“活儿”做得不错,不错的活儿只能是东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强调,我要传达的是,不同的精神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会造成完全不同的艺术视觉的符号。光林兄是用充沛的情感和独到的思考从事他的国画创作的。从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中能读出他细腻的心理和良苦的琢磨。他的代表作《状元红》,既是一幅容乡情民风、原生态生活气韵的精品之作,又是蕴含了寻根文化意味的思考和符号;透过《春蚕》欢快明净的画面气息,还是能品出画面之外的民俗理念,历史文化的漫长沉淀和现实生活的有机交汇;以长城为题材的系列山水画作品,拙朴大气,血液里流动着的那种深深的爱驱使他、也鞭策他,尽快找到书写油画长城的那种感觉,以倾诉心中的仰慕和对长城文明的深刻领悟;以太行山为载体的系列作品,光林兄把绘画语言集中在对其“精神”的书写中,太行大山的巍峨高耸,凝重险要,给人的首先是精神的力量。这是他高远的思想与艺术境界的一种体现和表达。更多的时候,光林兄愿意把沉重的历史和缤纷的当下交融起来,这种交融甚或对立带有他痛苦的思索;尽量在作品中留有现代文明的细节,这仅仅是他表达的一种方式,是突现时代色彩的艺术需要,而作品的精魂则是对历史和现实的不断咀嚼和反刍。当女青年面对永乐宫壁画时,她的思索里是绵长而多元的。这实在是光林兄的思索;在《早春黄河》中,各色人等的各色情状固然是生活之流的一个浓缩表现,但更为丰富的内含依然是对黄河文明的沉思,对母亲之河的复合理解,光林兄甚至把这种理解集中在画面中那个中年知识分子的形象上,面对流淌千年的大河和她孕育千年的文明,这种深厚思索是画家惯有的自觉。

  光林兄是极富创造力的优秀画家,在给笔者的长篇小说《古塬苍茫》所绘制的30余幅插图中,他丰富的想像力和瑰丽的创造力显示了一个画家的多元功底和坚实基础,调动生活积累,捕捉生活细节,30余幅连环画作品无不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强调着文学原本对画家个性的兀显。

  光林是一个沉静亦深沉的人,为固守艺术的精魂,他不惧生活的变故和物质的匮乏,他不缘一些绘画匠人那样为蝇头之利而反复复制自己,或厚颜地复制别人,那种轻漫和肤浅是光林兄所不屑的,他不艳慕别人更不忌妒别人,心静如水地汪泊在自己简陋的画室里,一如既往地琢磨,潜心虔诚地修炼,我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光林的“大”与“刚”在于他的“无欲”与“有容”之中,天道酬勤,追求格调高雅意境的艺术品格的芝光林正坚定地固守着心灵家园,不懈地走出一条不负自我的艺术之路。 (张行健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