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藏玄机。粗看是黑瓷茶杯,细看大有乾坤。一个在旁人看来毫不起眼的黑瓷杯,却吸引了许多专业瓷器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因为它承载着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小小茶盏乾坤大
市民李师傅是一位瓷器爱好者和收藏者,他收藏的瓷器以临汾瓷居多。在李师傅的藏品中,最让朋友羡慕的是一件临汾窑生产的兔毫茶盏。
这件兔毫茶盏斜壁微弧,胎体厚重,盏内施满釉,盏外施釉不到底,底部露胎处呈褐色,盏外腹下部的釉因烧制流成水珠下滴状,釉面的窑变现象明显。碗口的釉色红黄相间,口下釉色呈黄褐色,从上往下颜色逐渐加深成黑褐色。令人吃惊的是,这个茶盏不同与其他黑瓷,内外黑釉,釉面上带有黄褐色条缕丝纹,细致紧密,如同野兔的毛毫,自宋代开始通称其为“兔毫茶盏”。
“在拍卖会上,兔毫茶盏频频拍出数十万元的高价,我这个茶盏买回来后,每年都有人来寻价,也已经在十万元左右。”李师傅介绍,这样的精品茶盏可遇不可求,一旦出手可能要花更高的价格才能收藏到另一件。”
盏中珍品数兔毫
宋徽宗曾说: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临汾瓷收藏爱好者中有数人收藏有兔毫、油滴等珍贵瓷器,他们收藏的瓷器或完整,或残缺,但无论是兔毫还是油滴状的釉面均异常精美。
葛培忠师傅是一名退休干部,也是瓷器收藏爱好者,十余年间他从工地、窑址等地捡回瓷片近8000片,有珍贵的临汾窑钧瓷、兔毫和油滴瓷片。葛师傅曾捡到一个破成数片的瓷器,是一个油滴釉茶叶罐,他用石膏粘结,复原成一个可以摆放和观赏的瓷器摆件。这件残损的瓷器,在几年前曾有人给出不菲的价格,但葛师傅一直当作临汾窑标本不予出手。
葛师傅与身边爱好收藏临汾瓷的朋友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搞一次临汾瓷展览,让更多的人观赏精美的临汾瓷瓷器,了解临汾瓷悠久的文化,他多次表示,如果搞临汾瓷展览,愿意无偿捐助部分瓷器给展览机构。
“油滴釉瓷器非常珍贵,但整体来说比不上兔毫。”葛师傅介绍,兔毫茶盏是茶盏中的精品,经济和艺术价值非常高,而且承载着辉煌灿烂的茶文化。”
茶盏承载茶文化
“宋代是一个极其讲究茶文化的时代,上至皇帝下到士大夫,爱好者众多,并且在宋代实行产业官卖制度,留存有不少茶文化的著作,把茶文化理论化。”葛师傅介绍,茶盏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盏中盛过香气四溢的茶叶,也承载着我国古老的茶文化,从斗茶中可见一斑。”斗茶始于唐代,兴盛于宋,是有钱而且有空闲的人的一种雅玩,胜负色彩很强,而且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葛师傅介绍,宋代的茶叶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沫,根据白色茶沫的颜色分胜负,因黑釉茶盏更易于衬托白色茶沫而受到斗茶者的宠爱。历史资料记载,宋徽宗也爱好此道,常与臣属斗茶,上行下效,民间斗茶之风随之盛行。正因为有这样特殊需要,黑釉茶盏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由此兴起了不少专烧黑盏的瓷窑。
其中,以福建建阳窑烧制的油滴、兔毫最为著名,现在人们常说的“兔毫建盏”就是建阳窑兔毫盏。
葛师傅查阅大量资料了解到,除福建建阳窑外,宋代烧制油滴、兔毫的瓷窑还有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鹤壁窑、浑源窑、临汾窑。
并且,通过多年在临汾窑址和工地捡到的瓷片,印证了资料所说的内容。
“我们临汾瓷窑的产品特别丰富,兔毫、油滴釉瓷器颇具名气。”葛师傅说,作为山西南部的重镇,宋代的平阳经济发达,物阜民丰,我们可以想想,当时这里也盛行斗茶的风气,但历史已经远去,需要我们整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让辉煌而久远的平阳记忆成为永恒。”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