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封弟开启晋国

2017-09-20 09:26: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晋国开国时并不称晋,而称唐。史书中的桐叶封弟,就是记载的这段历史。

  《吕氏春秋·重言》记载“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封叔虞于唐。”司马迁在《史记》记载,与《吕氏春秋》大致相同。

  对于这段历史,临汾市翼城县民间传说更为生动,据说那里就是叔虞的始封地,至今翼城县的故城村还遗留着往日的门额石,上面的大字就是“桐城”,县城遗存的清代门楼还有“剪桐封国”的门额。将民间的传说简述出来是:周武王病重的时候,在身边照料他的是弟弟周公旦。他卧床难起,明白很快就要辞别人世,可儿子姬诵才13岁。他不放心年少的儿子当国君,主宰天下,便将周公旦叫到身边嘱咐:“我就要去见先王了,别无遗憾,唯一担心的是姬诵年少,难以执掌国事。在兄弟们里面你最有才干,我就把姬诵和国家托付给你。”

  周武王死后,儿子姬诵继位,史称周成王。成王年幼,缺乏成年人的耐久力,每日理政搞得心神乏味。这日走出殿来,看见弟弟叔虞在花园里玩耍,喊他过来。

  叔虞听见他的叫声,撒开腿就朝他跑来。一见弟弟急火火的样子,周成王想起急报军情的将领,就笑着问:“有何敌情,如此慌张?”

  叔虞听见稍一怔,明白王兄是和自己开玩笑。于是,便模仿将领的样子跪在地上报告:“敌人来抢东西,天子快想办法!”周成王上前扶起弟弟,顺手捡起落在地上的一片桐树叶,三揪两扯,撕成个玉圭形状,递给弟弟郑重其事地告诉他:“我封你为侯,火速带兵击败敌人。”

  说到这里,兄弟俩会心地笑了。一场玩笑本来到此就结束了,哪里想到周成王身后紧随的史官,如实记载了兄弟俩的对话。隔过一天,兄弟俩可能都忘记了这场玩笑,史官却来催问封侯的事情。周成王辩解:“我是开玩笑呀!”史官却坚持要封,理由是天子嘴里无戏言。周成王只好下令封弟弟叔虞为侯,就这样,叔虞成了唐叔虞。

  过了几日,一班老成持重的大臣簇拥着唐叔虞从周朝镐京来到唐地。他们带来了周成王赐给的金银财宝、车辆马匹,还有属吏杂役,落地生根,将都城选在现今的翼城县。在那里建宗庙,盖宫室,颁布政令,安抚百姓,开启了平阳历史上绚烂的一页。

  这个故事多年流传,不知是民间丰满了史料,还是史料简略了民间传说。历史学家对此多有疑义,认为叔虞被封于唐地时已经成年。其时,叔虞不仅年龄不小,而且德行好,武艺高强,能一箭射死犀牛。晋定公时所作的《晋公午盦铭》称赞说,他助武王“平定百蛮,广治四方”。这也可备一说。

  叔虞来到唐国,还带来周公指示的治国方针“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就是用夏政教导夏民,以戎法治理戎人。这是由唐国的特殊环境决定的,这里曾是古都,保留着往日的许多制度和习惯。周边地区又与戎狄接壤,不少地方还相互杂居,若是一味按照夏时的规矩制度行事,必然会引起戎狄不满,可能会引发动乱。因而要区别人群,分别对待。唐叔虞虽然年少,难理朝事,大臣们却竭尽心力,操劳国政。唐国这地方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浇灌便利,连年都有好收成,粮食充足,国家太平,日渐兴旺起来。

  唐叔虞在位大致20年左右,不仅唐国农业飞速发展,而且商业也相应发展,可以说是沿袭了唐地古风。唐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燮父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唐侯。唐侯出巡察访时,看到了山脚下流出的泉水汇聚成湖,山清水秀,更宜五谷生长,便将行宫建在了这里。此时,这里的平水称作晋水,因而燮父改唐国为晋国,他也就变唐侯为晋侯了。

  (乔忠延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