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忠延
平阳大地震
在临汾市的历史上,有几次大的地震,对人民生活、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多种史料看,刘聪建元元年(公元315年)正月,平阳地震,其崇明观陷为池,水赤如血;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河东一带地震,晋州最为剧烈,死五千余;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平阳路地震,人口死伤176365人;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平阳发生8级大地震。
这里回望一下清朝康熙年间的这次地震,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做一了解。
这次地震发生在农历四月初六戌时,大约是晚8时左右。据康熙《平阳府志》记载:初六日戌时,有声如雷,城垣、衙署、庙宇、民舍尽行倒塌,压死人民数万。各州县一时俱震,临汾、襄陵、洪洞、浮山尤甚”。不仅平阳地动山摇,城倒屋塌,烈火烧天,黑水涌地,而且波及地方很远,北到山西右玉,南达湖北谷城,西至甘肃平凉,东抵山东滕县都有震感。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甘肃、江苏等省均受到震动,其中有125个府州县记载了这次地震的破坏情况。当然,受损严重的还是平阳周边,从北部的平遥到南部的闻喜,从西部的石楼、隰县到东南部河南的获嘉,长300多公里、宽200多公里的范围内,建筑都遭受严重破坏。
当时平阳府下辖的临汾城人口稠密,经济文化发达,商铺林立,民房比肩,毁坏极其严重。就连临汾城东近20公里的堡头村,周围沟壁大规模崩塌,不少农民只好迁至村西另建房舍,遂有东、西堡头村之称。襄汾县“黑水涌地”,城垣、学校、公署、民居倾覆殆尽,死者不可胜记。浮山县‘坏房舍十之五,’”百姓困苦数十年”。据统计,这次地震死亡人数多达52600余人。
这次地震的次生灾害也非常严重。据清康熙年间《历年记·续记》记载:山西平阳府洪洞等三县于四月初六、七、八一是连续三日大雨,没有震塌的房屋接着垮塌,压死多人;二是,大雨引发洪水,淹死人畜又无数;三是地中出火,烧死人畜、树木、房屋、什物无数。
顿时,人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其痛苦不堪言状。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