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忠延
临汾攻坚战
回溯这次战役,取胜有几个原因:首先,领导得力,准备充分。解放军由徐向前任司令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部主任。战前,徐向前司令员召开了团以上的指挥员会议,亲自动员部署。他明确指出我军的3个优势: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我们是以多胜少,占绝对优势;敌军处在包围之中,粮食、弹药供应不足,我军物质充沛;敌军士气不振,孤城难守,我军大兵压境,士气高涨,精神占优势。
在物资准备上,专门组成了临时后勤司令部,由太岳行署副主任裴丽生任部长,调集了充足的武器、弹药、粮食、药品等战略物资。
其次,实施围困,断敌供给。战斗一打响,我军即对临汾城进行全面包围,不留一条进出道路,彻底切断城内物质供应。从围城到解放整整72天。城内粮食还没断炊,柴草却烧完了,连生米也做不成熟饭,不得不拆掉城中的大鼓楼焚烧做饭。在这样的艰难的状况下生活,人心涣散,众叛亲离。
第三,打掉外围,步步逼进。战争由外及内,一层一层扫清障碍。3月6日,我军发现敌军有乘飞机逃跑的迹象,二十四旅连夜赶往尧庙飞机场,7日凌晨炮火轰击机场,击毁两架敌机,打破胡宗南运走三十旅的计划。进而一举打下机场,彻底断绝敌军内外联系的通道。
电力是城中生活工作必需的能源,我军进而攻打紧靠东关北城墙的电灯公司。敌军也深知电力的重要性,派出1000兵力据守于此,深挖3道外壕,设2道铁丝网,还有炮火支援。担任攻击的我军第13纵队39旅,先用大炮轰击工事,炸断电网,摧毁铁丝网,然后发动总攻,连攻3天才占领了外壕。此时,阎军六十六师师长徐其昌提着手枪和马鞭亲自督战,接连调换几拨阎军,轮番与我军展开争夺。我军只得改换方式,挖好3条坑道,悄悄逼近电灯公司,通过爆破全歼阎军。
接着,我军全力进攻东关。守敌非常清楚,如果东关失守,临汾城即失掉屏障。因此,敌人把东关作为防御重点,由阎锡山的王牌六十六师防守,这样攻打东关就成了一场非常艰苦的战役。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