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文脉颂中华】“指尖上”的山西艺术,匠心独运的传承

2017-09-20 11:44:36 来源:新华网

中阳剪纸是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的一种民间剪纸艺术,与当地民俗、文化相连,既有以鱼、蛇、兔等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礼仪的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新华网 发 (王梦佳/文 李泽锋/摄)

在三晋大地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在这些艺术的背后,是一颗颗传承山西传统工艺的炙热之心。

9月18日,第十二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走进位于太原市的山西省工艺美术馆,欣赏这里正在展览的首届山西艺术节“古韵拾遗”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馆外,车水马龙;展览馆内,艺术在手艺人的指尖上流淌,时间都慢了下来……

采访团的成员们在参观时无不感叹山西民间艺术、工艺的精湛和博大精深。

  “指尖上”的山西艺术,匠心独运的传承-新华网

糖画以糖为材料进行造型,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等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用来浇铸造型。在绘制造型时,手工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

值得一提的是,手工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一个甜丝丝的糖画就完成了。新华网 发 (王梦佳/文 李泽锋/摄)

一推一拉之间,老粗布随着时间又增加了些许。老粗布是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在纺织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工艺流传至今,实属不易。老粗布质地柔软,手感佳,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新华网 发 (王梦佳/文 李泽锋/摄)

绛州木版年画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从选料到雕刻再到上色都非常讲究,一幅年画的制作需要七八道精细工序。

随着时代的变迁,目前已鲜有专职雕刻、印制年画的匠人。

吴百锁是山西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拥有娴熟雕刻技艺的他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积极创作现代题材的作品,希望通过自己的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木版年画,让这门几乎失传的技艺绽放新光彩。新华网 发 (王梦佳/文 李泽锋/摄)


     

责任编辑:王晓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