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好家风 勤劳热心一家人
――走进襄汾县南贾镇柴安胜刘希平家庭
临汾新闻网讯 “人家那一家子,没得说,好的好哩!”
“安胜这人,只要你交代安排的事没得说,一顶一的,顶呱呱!”“我家前一段儿子结婚。
他老两口忙前忙后,那是实打实的帮忙哩!”……
走进襄汾县南贾镇大柴村,问起柴安胜、刘希平一家人,无论是村干部、老党员,还是街坊邻居,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一家人要相互体谅、照顾;街坊邻居,十里八户在一块是个缘分、情分,要相互帮衬。”说起这么多年的家史,柴安胜、刘希平两口子的话语平淡。
靠着这份实诚、热心、体谅、贤惠,让他们在南贾大柴周边十里八村赢得了好口碑。
家是个讲情的地方,一份亲情、一份体谅,让他们赢得了婆媳和睦、子孝妻贤的好口碑。现年65岁的柴安胜,在8岁时,父亲因病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们兄弟姐妹5个拉扯成人;1976年,同村的刘希平和他喜结连理。
老伴刘希平说:“当时结婚,家徒四壁,要啥没啥。我就是图他这人实在、勤快,我相信一定能把日子过好。”靠着信念和对家庭的担当,他们白手起家。白天,下地耕种;晚上,织布纺线。忙碌了一辈子的母亲帮忙洗衣做饭,照顾孙女,一家忙着、累着。有了这份勤快、和睦,他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母亲能活到87岁,老伴功劳最大,她总是热茶热饭忙前忙后,有好的先给母亲留着。”柴安胜说。对上要多一分孝敬,对下要多一分操心。传承母亲的好传统,柴安胜、刘希平两口子总是有操不完、忙不完的事,搞花生脱粒、中药材烘烤,每年秋收后是最忙的时节,两口子一个帮忙搞生产、一个忙着搞后勤,洗衣做饭、照顾孙子,忙得不亦乐乎。每逢周末,刘希平都要做好饭菜,等着孩子们的到来,这已经成为多年的一个自然习惯。“要不是丈人、丈母娘的照顾,我们两人还不知道要忙成啥样哩。”女婿戴华杰说。
“有村才有家,村里的事都是大事,办不好咱没法给群众交代。”一份用心、一份细心,让他们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好口碑。
2016年,村里要更新提水电管站,两委会议、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一致提议由柴安胜具体监督施工,从汾河提水到大柴沟顶,再引到每家每户田间地头,工作量大。60多岁的他,一坚持就是两个多月,协调劳力、配备工具、解决具体问题,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2017年春浇,引水渠道突然塌方,浇水中断。柴安胜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机械开始抢修,没工具自己找、没资金先垫上,两天两夜没合眼,终于重新修复渠道,让群众及时浇上水。
与他搭档多年的村里老会计刘兆清说:“村里的事,只要你交给他,干部群众就一百个放心,从来不糊弄、从来不含糊。”大柴村党总支书记柴凤毅说。
“村里让他办事,是对他的放心、信任。不管是浇地、铺路,还是卫生治理,那一件件、一桩桩,咱都跟着受益。起初,我嫁给他,是觉得他人实诚、能干。街坊邻里的事就是咱家事,能帮一点是一点,谁家没有急事、难事。”老伴刘希平说。
一份热心、一份尽心,让他们在邻里乡间赢得了好口碑。在大柴村,无论谁家有事,柴安胜、刘希平总是第一个出现在那里,忙前忙后。“他既当指挥员又当运动员,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一干起活来,就是从头到尾好几天。”大柴村党总支书记柴凤毅说。
“现在,村里谁家有事,只要安胜叔往那儿一坐,啥都顺了。”村里的几位年轻人说。有事找安胜两口子,啥都顺顺当当,已经成为大柴村人的口头禅。
滴水穿石,铁棒磨针,用这一份份体谅、一份份关爱、一份份友善、一份份勤劳,柴安胜、刘希平走过一个又一春秋,赢得和睦、相亲、相爱的好口碑。
(焦玉龙)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