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阴雨绵绵,家乡儿女齐聚西街。观舞听戏,振奋人心助乡村发展。7月9日上午8时许,襄汾县襄陵西街第九届关公文化节拉开帷幕。此时天降大雨,但活动广场前人头攒动,来自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撑雨伞、戴草帽匆匆赶来观看文化节盛宴。同时,市周易协会应邀在这里举办“全市第七届关公文化研讨会”,来自全市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关公文化节。
文艺表演刚开始,64岁的村民吴社明推着轮椅载着86岁的老母亲匆匆驶向舞台前。这一刻,老母亲专注地望着舞台,认真听戏曲手里还不时地打着节拍,她一脸喜悦的表情着实令人倍感暖心。吴社明告诉记者,今年是村里举办第九届关公文化艺术节,他陪着母亲参加了九届。以前还没有退休时,总是请假回家陪母亲看戏,现在退休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在母亲身边。如今的西街村路平了、心情舒畅了、乡亲们看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满满的幸福感。
又一节目开始,偌大的雨滴顷刻间淋湿了演职人员的衣衫、弄花了她们精致的妆容。而市红杏艺术团现场所有的演职人员并未因此而怯场、退缩,反而更激发了她们的表演热情。节目还未结束,台下不断传来响亮的鼓掌声。这儿一次次热烈的掌声是村民对全场演职人员的肯定,更是一份触人心弦的感动。
村民吴春春,虽已出嫁,但家乡的文化节她都赶来参加,不仅如此她还带着女儿一同观看,感受家乡的变化、发现家乡的美。在她看来,西街村的文化源远流长,百姓善良勤劳,村两委更是心系乡民。吴春春用切身体会表述家乡巨变:“啥是心安、是幸福?咱们外出打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心里总有牵挂。现在的村委领导对家家户户都关心入微,无论大事小事村领导都是最先知道的。这对于外出工作的我们如同吃了‘定心丸’。这不,正应了在外勤劳致富有钱赚,家里的事儿更有政府挂心,而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当记者行走在观看席感受村民喜悦的同时,大家更是对返乡村民捐款捐物的大义之举而交口称赞。原来,西街村举办此次关公文化节旨在弘扬关公文化,宣传关公忠义精神。身为西街村民的张俊峰担任市周易协会会长、郭毅担任临汾江小白公司负责人,他们外出创业多年并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在得知家乡举办文化节后,自发组织为家乡捐资上万元,助力家乡文化产业发展。在他们看来,不管走得多远,始终不能忘了根。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身为西街村人,在家乡文化振兴、脱贫致富的路上,还会为家乡多办实事、多办好事。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的西街村以文化振兴为方向,将“送文化下乡”与农民需求有效衔接。利用文化墙、宣传栏、农村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发扬新时代的关公精神,唱大戏、演歌舞,让乡村百姓开心,让乡村文化接地气、聚人气,同时,更进一步改善群众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记者 祁欣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