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轻轻摁下开关,一拧,蔚蓝色的火焰跳跃在燃气灶的上方,等在现场的群众自发鼓起了掌,西贾乡东南李村党支部书记李绍俊站在人群最前方,长长舒了口气……
今年,东南李村是襄汾县第一家整村通天然气的村子,而李绍俊家则是村里第一户用上天然气的人家。从3月份接到煤改气任务,到动员、收款、开挖、回填,再到7月中旬的整村通气,西贾乡包片负责人,东南李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拧紧了发条、密切的配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清洁取暖答卷。
同心合德 为百姓谋“福利”
今年3月,襄汾县清洁取暖动员会后,西贾乡即刻成立领导小组,通过会议、走访、干部包村等方式对“煤改气”这项关乎碧水蓝天的硬任务进行细化部署,对西贾、东南李、西毛三村涉及1200余户的任务,制定一系列举措,让群众从思想上接受新生事物,改变传统取暖方式。5月后,乡里又领到西村、西里、西南李三个村700余户的清洁取暖任务,巩固成果,取得突破,西贾乡煤改气工作任重道远。
东南李村共有村民145户561口人,其中29户常年在外定居,煤改气涉及村里115户,这就意味着有5户常年不在家的群众也要完成清洁取暖工作。
“虽然很难,但我们有信心把东南李村打造成西贾乡、全县煤改气工程的样板”,西贾乡党委副书记张斌信心很足,在全乡煤改气动员大会结束后,他有了另一个身份,东南李村煤改气包村领导,东南李村的组合拳如何打,张斌与村“两委”干部反复研究,因地制宜。针对实际问题,东南李村干部大会上形成共识,“要做好宣传,要学会借鉴,要顶住压力”,把这“三个要”贯穿在煤改气每个阶段。
“第一环境好了,身体健康了;第二政府给这么多补贴,给村民省下一大部分钱;第三用的时候不用操心添火,倒煤渣了,比原来省事多了……”村委主任李青跃用上了村里的大喇叭,趁村里人忙完农活,时不时用喇叭吆喝一气儿,不过他认为更有效果的是走到群众家里,面对面跟群众交流。村“两委”发动党员、村民代表20多人,每人包5户,耐心地做工作,宣传“煤改气”的重要意义、收费标准和补贴政策。
该村里又借鉴其他乡镇经验,分阶段组织村民代表到邓庄、景毛现场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煤改气的便利;又邀请天然气公司技术人员“现身说法”,面对面回答群众提出的“尖锐”问题。包村领导张斌一有时间就守在村里,协调解决施工遇到的突发问题。
“多重举措”见成效,收款第一天,东南李交款50户;4月6日,襄汾县2018年第一台壁挂炉在东南李安装完成;煤改气工作攻坚克难,稳步推进。
夜以继日 工程进展“加速度”
“任何工作的推进都有反复,所以我们一刻也不敢放松,每一名“两委”干部都做好了随时迎战的准备。”村党支部书记李绍俊说,“团结和拼搏的劲头,是我们一次次赢得胜利的武器。”
全村分4个区域同时开挖,一条条管线铺筑的背后写满了艰难。村里有一棵直径近两米的古槐树,原定在离树1米远的位置开挖,一铲下去,老树的粗根盘绕,继续挖下去一费功夫,二会毁坏古树,三会导致古树根基不稳造成安全隐患。村“两委”专题研究,请天然气公司专业人员和施工方紧急商量对策,重新设计,将煤气管道再向旁边移1米的地方重新开挖,虽然增加施工开支,但解决了古树影响施工的问题。
有户村民与村干部有些私人过节,挖到该户门前,挡住不让继续挖。包村领导张斌带上这位村干部一趟一趟地“说软话”,讲“这是给全村人办好事呢,跟个人恩怨没有关系,先让挖过去,个人恩怨私下解决。”耽搁了一天多,这户群众终于松了口,让施工队继续施工。
“工作真是难开展,每一次施工都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李青跃讲着下雨天村干部用泵抽水、撑着大伞给工程队接管子;中午最热的时候站在地头协调损毁麦地的事情;还有让他特别难忘。5月初,村外主管道铺设中,施工队沿着道路挖开1.5米深、0.7米宽的壕沟,用来铺设管道。其间遇到横向架着的浇地渠。遇到这种情况,工程队一般都用托管车,在渠道下方10米处打眼,送管道通过。由于全县的煤改气开挖工程都在如火如荼进行,工程队多次协调,都调不来托管车。10天过去了,这段管道还是接不上。眼看着到了麦收时节,被挖开的路面阻隔,群众无法收麦;渠道被挖开漏水,群众无法浇地。李绍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以至于他着急上火牙疼多日。
不能再等了,村干部带头,工人加班,人工开挖,渠道两侧,一个深5米、宽1米左右的大坑形成。渠下打眼,把10米长、0.6米宽的管道一点点楔进去,就在管道进入三分之一的时候,由于渠下碎石太多,管道破裂,无法继续。村干部紧急协调重新调来管道,再次用带有10米铁管的铲子,一点一点铲土,渠下,管道旁,铲一点送一点。整整一天,管道终于接通,李绍俊的牙疼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一次次克难通关,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难题,经历了纠结,可是干部、党员的心更齐了,没有什么干不成的。”李绍俊说。
日新月异 百姓喜迎农村新变化
煤改气是一场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干部通过努力赢得群众信任,群众理解干部工作,给予支持。“用公心办事,群众都看在眼睛里。”4个月的攻坚,村“两委”干部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理解,群众也时不时会给他们带来温情和感动。
村民李金虎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回家里的时间就一两个星期。知道村里煤改气,他专程从太原返回,等着家里挂好壁挂炉才返回;村里安壁挂炉,王爱红第一个把款送到村主任李青跃家说:“你们辛苦了,我得支持。”村里文化人薛启发老人家里是土房子,无法安装壁挂炉,老人先交了钱买下说:“总有解决的办法。”李勤华家新盖房屋,地基还没打好,还是提前买好了壁挂炉:“先攒着,等我盖好房子就能安了。”李胜斌家里连暖气片都没有,还是买下了壁挂炉……
近四个月,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东南李村完成村内管道切割、开挖3300米,村外管道切割、开挖4600米,拆除锅炉60台,安装壁挂炉55台,收款工作全部完成,管道入户全部完成。
“能不能第二家给我家通气?”7月15日晚9时40分,李绍俊邻居李金兰老人向镇、村干部提出这样的问题。老人今年77岁,身体康健,平常在家力所能及地给孩子们做做饭,也活络活络筋骨。
“没问题,先给我这里通燃气,是怕主管道气排不净、有问题,现在就让工程队给您通上燃气。”李绍俊爽快地答应着。
村“两委”贴近民生的热情关怀,让村民倍感亲人般的呵护。如今的东南李村煤改气工程已接近尾声,一户户村民正开始体验燃气带来的益处。(沈宗珍)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