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大邓乡吉柴村敬老活动见闻

2018-10-22 10:05:4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传承孝道 弘扬新风

——襄汾县大邓乡吉柴村敬老活动见闻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记者来到襄汾县大邓乡吉柴村,感受着新农村里老人们的幸福生活。此次活动是柴吉村举办的第三届重阳孝老敬老暨九九耍虎文化艺术节,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威风锣鼓、扇舞、特技呼啦圈、甩鞭、耍虎等多种文化节目,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表达了对老人们节日的祝福。

“耍虎”表演博得村民阵阵掌声,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下这精彩的一幕。

  传承孝道、弘扬正气,是吉柴村的一大优良传统。村主干道上悬挂着48块“新旧二十四孝”图,修建了“爱我柴吉”“忠孝德和”四座照壁,全村1088口人,90岁以上老人8名,80岁到90岁的老人35名。活动现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息,老人们坐在圆桌旁,欣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吃着儿子或儿媳端来的长寿面。村委会还为老人们送上暖心的电暖宝,为98岁高龄老人史福平穿上红色的新衣。

面塑小老虎栩栩如生。

  今年88岁的老人吕翠英身体很棒,说话中气十足,她说:“你看,咱们现在村里的日子多好,生活条件好了,吃穿不愁,大家都孝敬、尊重老人,村里每年都为我们准备这么多节目,多好。”女儿韩兴珍介绍,母亲纳鞋底、烧柴火、徒步走都还行,今天特地从家里赶来观看村里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表演。近年来,柴吉村在大邓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老人的晚年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村民自编自演的节目丰富多彩。

  在活动中,最受人瞩目的一项就是耍虎表演。这项表演是柴吉村的非遗文化“瑰宝”,自明清时期流传下来,有其背后的历史人文典故和传说,集惊、险、奇、稳特点,表达了世代村民对美好、安稳生活的向往。“这项技艺一代代往下传,我师父在我小时候教给我,我再组建现在的耍虎团队,教给我这些徒弟们,如今我已经练了40多年,希望我们柴吉村的这项传统技艺能源远流传,让后人都看到。”66岁的耍虎人韩国华说。为抢救这项即将失传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在大邓乡政府的支持下,这一流传已久的民俗文化已成功申报为襄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法展览,为村民献上文化“盛宴”。

  吉柴村委会主任韩福刚说:“我们村大力倡导敬老、孝老的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文化设施建设,通过一系列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这项活动已经是第三年了。”

农家玉米屋子,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大家赞叹不已。

  活动的策划者大邓乡文化站站长周忠全说:“敬老孝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项活动不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同时也将耍虎这项民间技艺得以发扬光大,这正是我们应该积极去倡导的。我们作为基层文化的传播者,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时代精神,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记者 郑远飞 王 婧 文/图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