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北关村名的由来

2019-12-18 09:48: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地处吕梁山支脉姑射山脚下的襄汾县北关村,是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村。据2014年村南出土的残碑记载,盛唐时期就有这个村落,时称临汾县娥英乡北关村。又据2017年村东挖掘的关公名后关朗墓碑显示,早在北魏时期关公后嗣已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可见,北关村不仅历史久远,而且还是关公后裔聚居地。

  其实,这个古老的村落最先并不叫北关村,而叫邢家庄。顾名思义,村子原可能是由邢姓人创立的,抑或是因邢家人多势众而命名。这些虽没明确的文字记载,但祖祖辈辈的村里人都是这样传说的。

  据说,后来因为邢家有人做了大官,“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村里的邢家人便全都随之迁居到了他地。

  邢家人一走,这个村就剩下姓关的、姓张的和其他姓氏人坚持没走。因关姓人居多,“多者为众”,也就自然改叫关家庄了。

  关家人为什么没走?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关姓人的始祖关朗埋葬在这里。

  村里有出土的墓碑为证。墓碑上镌刻着:追远继孝北魏散骑常侍始祖讳朗字子明关公之墓。

  中国人念祖,关姓人也一样,始祖埋在这里,当然就不能离开了。

  关朗是武圣帝关公的第八代传人。史书记载:关朗其人“有经济大器,妙极占算……”深得魏孝文帝器重,曾任散骑常侍,是皇帝身边起规谏作用的大臣,足见其地位之显赫、职务之重要。

  史书又载,“后,魏孝文帝殁,(关朗)不仕,隐居临汾山”。

  临汾山指的就是姑射山,属吕梁山的支脉。关朗隐居的地方就在姑射山脚下的关家庄。

  关家庄东临汾河,西倚姑射山,北枕平阳驿道,南为秦蜀道衢,是难得的风水宝地。这就是关家庄人留恋不迁的原委。

  北魏时期,关家庄改叫北关村,为什么不叫“南关村”“东关村”“西关村”呢?

  原来,在魏孝文帝在世时,吕梁山一带被残余的匈奴(俗称流寇)所盘踞。这些流寇经常东出豁都峪下山骚扰百姓,直接威胁到平阳郡的安危(平阳郡其时北魏政权所在地,即今尧都区金殿镇)。为了遏阻流寇出山作乱,保全平阳郡的安全,朝廷就于太平真君四年(443)在豁都峪出口不远的涧河北岸(即今襄汾县古城镇京安村东)设立了一个军事关卡,叫“泰平关”。

  泰平关驻有一定的军队,扼守着豁都峪要冲,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关”外分设有许多分支机构,叫“哨所”。其中关家庄就是一个哨所,也就驻有一定的军队,算是个小小的战略要地。因哨所地处泰平关的北边,村子随之便改叫“北关村”了。

  就是说,北关村的“北”在这里是一个方位词,指泰平关北边的一个关卡(村子)。就这样,北关村村名一直延续至今。(史复兴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