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古城隰县,物华天宝,人文荟萃。近年来,该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打造“崇德向善好人隰县”为抓手,以提高广大公民文明素质、道德修养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县城”“好人隰县”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汇聚起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山川秀美新隰县的强大精神力量。
隰县好人层出不穷历史上,隰县古有宋代赵友七世同居,明代苏四国割大腿之肉喂母治病的经典佳话;上世纪九十年代,有郝英祥半个世纪照顾山东牺牲战友母亲的晋鲁传奇;现代有大学生袁小平勇斗歹徒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如今,孟佩杰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来虎平荣获“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冯廷记、苏全保、武来贵荣登“中国好人榜”,解绍亮获“全国身边榜样人物”“感动山西十大人物”,刘帅君荣获“全国乡村好青年”“全国身边榜样人物”,王俊杰荣获“全国孝老敬老之星”……此外,该县还涌现出百余位省、市、县级英模人物。
2014年7月,这座总人口10万的小县,因层出不穷的好人以及打造“好人县”的突出工作成效,在中外百年品牌对话暨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上,荣获“2013—2014年中国品牌文化十大范例奖”,被授予“中国好人县”称号。
好人县的打造,源于隰县推行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机制。“一”,就是围绕“打造中国好人县”这一目标,引领全县人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当好人是一种光荣、是一种追求的荣辱观和价值取向;“二”,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崇德向善好人隰县”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巩固、提升“中国好人县”品牌效应的实施办法》两个意见,使“好人县”建设更加规范有效;“三”,即突出经常性、广泛性和示范性三个原则,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均采用基层推荐、资格审查、媒体公示投票、组委会评审、公布表彰的程序,做到群众评、评群众;“四”,即搭建表彰奖励、新闻媒体、文学文艺、好人信息四大平台,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宣传“隰县好人”;“五”,狠抓五大举措,即以德孝为主题的全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办道德讲堂、制作好人榜、组建好人爱心团队五大举措,放大和增强好人效应,在全县形成学好人、敬好人、当好人的浓厚氛围;“六”,实施六位一体,即县、乡、村、机关、企业、社区六位一体,各个层面齐抓共管,关爱道德模范。
隰县好人已经成为一种标杆,全县形成了学习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树立了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道德风尚。
文明创建风生水起小城很美!这是初来隰县者的赞叹。
隰县越来越美!这是故地重游者的感慨。
现在,徜徉在隰县城区,恢弘别致的城市布局,古典韵味和现代气息交织的路、桥、园、林,无不让人为之陶醉,使人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亲和力。
近年来,隰县以创建省级园林、环保、文明和谐模范城为目标,大打“新区开发阵地战、旧城改造攻坚战、市政建设持久战、小城镇建设连续战”,倾力打造“文化教育名县、特色旅游城市、晋西商贸之城、山水园林名城”,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全县文明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坚持建管并重,深入开展“城市提升年”活动,市政设施、路网配套、城区绿化等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管理趋向规范;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和乡村清洁工程,大刀阔斧对城乡“脏、乱、差”顽疾进行整治,城乡管理由突击治理逐渐向常态长效转变,县城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市民文明卫生素质有较大提高,连续8年获省级卫生县城,连续5年获省十佳卫生县城。
积极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交通安全宣传,积极倡导文明交通出行,组织公交、出租行业举行了“文明交通行”启动仪式和“爱心助考”活动,在广大司机中树立了“争做文明使者,传递梨乡真情”理念。
组织开展“隰县精神、县歌、县树、县花、县鸟”和“隰县十佳景观建筑”评选活动,使“崇德包容、智慧勤劳、自信坚韧、创新图强”的“隰县精神”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和动力。
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宣讲”活动,印发《文明礼仪手册》,加强文明教育,推行礼仪规范;通过广播电视、隰县在线等媒体进行文明礼仪宣传;开展“文明礼仪下乡镇,道德模范进乡村”活动,教育广大群众崇德守礼、健康生活、和谐相处。
大力实施“善行义举好人榜”建设和“星级文明户”评选,推动核心价值观进单位、进农村、进社区,群众文明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实现了村容村貌整齐、环境卫生干净、百姓安居乐业。
文化活动精彩不断7月30日晚,隰县陡坡乡“美丽乡村”专场演出在隰州广场举行,此场演出为2015年隰县消夏文化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活动历时半个月,由该县8个乡镇及群众文艺团体自编自演文艺晚会10场,观众达到5万人次。隰县连续4年成功举办消夏文化活动,已成为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示平台,成为全县群众的文化盛宴和精神食粮。
近年来,隰县不断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空间,提升文化建设内涵,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以县城为枢纽、辐射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县城新建起堆金山森林公园、隰州广场、小西天莲花广场、奥体中心等13处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群众休闲健身场所,全县8个乡镇97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设施的全覆盖。
依托文化阵地,该县组织各种文艺队伍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艺演出、农村文艺调演等地方特色鲜明、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如烂漫的山花同时开遍了农村、社区。广大文化工作者主动深入基层,重心下移,服务下移,连续多年开展文化、图书、电影“三下乡”和“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每年文艺下乡演出100场次,电影下乡放映千余场次,“图书下乡”5万余册。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精神境界。
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听说今天县里举办残疾人运动会,我一早就带领爱心团队过来帮忙,因为这是一批特殊的‘运动员’,当然需要我们的帮助。”隰县红祥爱心志愿团组织者任红祥说。在8月5日隰县举办的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有这样一支爱心队伍非常忙碌,他们身着写有“隰县红祥爱心志愿团”的红马甲,分布在运动会现场的各个角落,顶着烈日照顾特殊运动员,为比赛成功举办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是隰县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隰县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紧紧围绕关爱空巢老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多项志愿服务,基本涵盖群众急需的领域。通过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播撒爱心,传递文明,引领风尚。同时,该县还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服务阵地,全面推进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专业化和常态化。目前,全县登记注册志愿者有2000余人,今年已组织大型志愿活动10余次,真心实意地为最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欢笑和温暖。志愿者队伍,已成为隰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风正人和奏谐韵,文明新风扑面来。
梨乡10万儿女将继续昂首阔步,筑牢“精神高地”的文明基石,创造出更加富足、和谐、美好的生活。
(梁云云 张瑞强)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