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上庙”
在吕梁山脉的黄土高原隰县境内,流传着一个游戏“上庙”,这个游戏传承了几百年,没有人能说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当地也没有文字记载。7月31日(农历六月廿八),午城镇下阳德村热闹非凡,上庙”精彩上演。
“上庙”这一游戏,数百年来在当地风雨无阻,其场景不亚于影视片的“三皇五帝”出巡和回宫。儿童和妇女举着漂亮的“通昌”(当地人的语音)、旋花”、“白天鹅”等31件物件,年轻力壮的青年人轮换抬着传说娘家是庞家圪塔村的“圣母娘娘”,威风锣鼓鸣锣开道,长长的队伍绕村而转,好不威风。“上庙”的村子要带着戏班子,到总社的舞台唱一出拿手的好戏。
“农历六月廿八是农闲的日子,也是最热的时节,上庙’的游戏宗旨是祈求风调雨顺,乡里乡亲和睦相处。此外还有分布在三川两垣的亲戚、朋友聚一聚的意思。”几位古稀老人介绍。
“‘上庙’有不成文的规矩‘东上西下’。”刁家峪村的耄耋老人刘蛇生说,打自己记事起,“东上西下”是该活动的行走路线,现在只有上、下阳德村还保持着“东上西下”。
“农历六月廿八是‘五龙圣母娘娘’的生日,五龙圣母殿设在上阳德和下阳德村,俗称总社,也是两个单独的管社,每个管社有九首和神老,九首是本管社庙上长期管事的,神老是由村民轮换担任,一年一换,神老是负责组织本村当年庙上所有活动及上庙的有关事宜。”刁家峪村九首刘计明说,至于上庙活动的起始年代他也说不清,这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
“以前18管社,一个管社18年才能上一次庙,现在剩下14管社,轮一次得14年,到上阳德还是下阳德也没有定数。”刘蛇生告诉记者,他到十八九岁时才上了一次庙会,那一年是从刁家峪村起身,抬着仙阁步行到下阳德“上庙”,庙会人山人海,祭祀收回的白面馍是用席子围起的“粮屯”盛装,那天庙会上所有的人都能饱饱吃上一顿白馍。
“五龙圣母娘娘有姐妹仨,老大爱插头花,老二爱吃肉,老三爱看戏。老大供奉在五鹿山中的庙宇内,一股神奇的泉水从庙宇下穿过;老二供奉在无愚垣上的无愚村;老三供奉在上阳德、下阳德的五龙圣母殿。”已是耄耋之年的西故乡村民贺德祥说,这些都是老一辈口口相传的,“上庙”的村要抬着仙阁,举着彩花,敲锣打鼓转村,然后回到村里的庙宇,大家祈求年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保佑全村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祭祀结束,猪肉按户平均分发。
今年“上庙”的是曹家庄、高家庄管社,习礼村接。
不论是上阳德,还是下阳德总社,午餐过后,三方的鼓乐队伍,你方唱罢我登场。一般打的威风锣鼓曲调是“风搅雪”西河滩”西江乐”狼牙棒”,三支队伍较上劲地敲起来,原来是“五龙圣母娘娘”要准备起身了,习礼村的威风锣鼓响起,一曲比一曲紧凑,下阳德村民将仙阁从庙中抬出,交给了下一年上庙的管社。
“上庙”这一游戏,在古老的隰州大地和历史的长河中延续至今,任凭斗转星移,每年的农历六月廿八,十里八乡的村民,甚至大宁和蒲县克城一带的老百姓也会前来观光。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