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个闻名全国的梨果之乡,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何能将三者联系起来,依靠全县人民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隰县审时度势,将发展全民电商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一时间,大美隰县及其玉露香梨迅速在互联网上发出了自己最强劲的声音。截至目前,该县电商孵化众创空间销往全国各地玉露香梨550万余公斤,销售额达3879万多元,其中为335户贫困户助销额1008万元。
“一码”扶梨倒逼玉露香提质增效
“王宝计,隰县午城镇寺坡村,家庭现有人口5人,玉露香梨园面积15亩,株树750株,年产量22500公斤……”11月22日,在隰县电商众创园,记者用手机随意扫描了一个玉露香梨上的二维码标签,这个梨的所有信息立刻出现在了手机上,并附带果农电话及产品认证书。
据电商众创园负责人曹金照介绍,“一码”是隰县玉露香梨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汇集了全县梨农的详细信息与基本情况,既是产品宣传员,又是质量监督员,更是商品销售员,这样就起到了倒逼玉露香提质增效的作用。2015年该县印制二维码700万个,贴上二维码的隰县玉露香梨畅销全国各地,价格一路走高且供不应求。2016年隰县产玉露香梨1500万公斤,印制二维码5600余万个,市场销售出现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同时,打开二维码后有该县电商平台连接,5600万个二维码相当5600万份电子杂志展现在消费者手机上,如果消费者扫了二维码再分享到朋友圈,受众人数就可能达到上亿人。
“两园”扶民打造人才型农村电商
11月20日,隰县举行电商扶贫大讲堂暨农村电商培训基地开班典礼,拉开了该县打造中国北方农村电商培训基地的序幕,开辟了隰县电商发展的新格局。正如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所说,隰县的这一大手笔,标志着全国在县级电商培训上形成了北方有隰县、西北有陇南、南方有半汤的新格局。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打造新型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不是三五个人才,最终还要靠广大农民实现自我提高,达到这场攻坚战中“全民皆兵”的效果。该县建立了面积700平方米的电商孵化众创空间,并创建了电商众创园和电商体验园,有指导老师13人,创业团队496个,其中覆盖全县8个乡镇的农村电商服务站105个、企业12个、农村专业合作社78个、个体网店301个。曹金照介绍,众创园针对入驻创业团队和创客,先后举办了农村电商服务站站长业务培训、电商电子商务知识、电商摄影技术和电商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30余期,培训人数5300余人,其中农村人数达到3000余人。
“我家种了20亩杏,每年最愁销路,去年多一半杏都烂在了地里,可今年不一样了,一次体验活动就卖光了所有杏……”今年6月,该县在阳头升乡青宿村王明明的“砂糖杏”电商体验园举办了首届体验活动,一个月时间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网上下订单1700余单,销往全国40余个省、市、县的砂糖杏2万余公斤,线上线下共销售2.5万余公斤,收入10万余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两站”助销开辟“互联网+”新市场
对于大多数农村居民来说,电脑、微信在过去不过是农闲歇息、茶余饭后的“玩偶”。如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乡大地的农民们与世界虽天涯不相见,却“玩”乾坤与股掌间。目前,该县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西、南京、青岛、河南、海南、太原9个省市建起了电商服务站,并均有配套的原产地网站和微站。
11月11日至16日,隰县玉露香梨品梨、扫码、赠梨推介活动在广东深圳软件产业基地开展。随着深圳前方活动的推进,后方隰县玉露香原产地电商平台访问量达到37万人次、关注隰县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达1.3万人,一周时间使隰县农特产品销量飙升,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为使农村电商销售在当地、服务在当地、造富在当地,该县开通了105个农村电商服务站,解决部分农村没有开通宽带而无法实现电子商务难题。37岁的董向明是该县黄土镇无鲁村村民,经过电商孵化基地培训后,在村里开起了自己的微站,也是该村电商服务站负责人,他尝试主推全县600余亩无人问津的未套袋原生态苹果,随着微站的转发量增加,这一消息同时被来自广东、北京和南京的3个客商得知,50余万公斤苹果被一抢而空。
“两站”建成后,该县又出台电商黑名单和梨农黑名单,正式启用“隰县玉露香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打击假冒侵权行为,使“隰县玉露香梨”不仅在中国受到法律保护,而且在世贸组织(WTO)的其他成员国中也将获得相应保护。先后和邮政、中通、申通、兴源3家快递1家物流签订运营协议,使电商每件运费由20元降到不足10元,打通了电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通道。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