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近年来,隰县立足县情实际,抓常态、促规范,重创新、求实效,在农村深入开展“党员联户”活动,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和“三基”建设的最前沿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使农村党员由“无职”变“有责”、从“无位”变“有为”。
实行“三种模式”,编织联户网格。一是就近包联模式。该县根据党员分布状况和群众居住情况,遵循就近就地便利包联原则,将全村农户按“网格化”分成若干个小组,除老、弱、病、残和流动党员外,每名有能力的党员联系网格内10户-15户农户,重点联系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二是分类联户模式。该县按照党员的能力特点,懂技术的联系专业户、懂法律的联系上访户、有能力的联系贫困户、有爱心的联系困难户。三是双向选择模式。该县推行党员选择群众、群众选择党员“双向选择”联户模式。一方面每名党员根据个人实际,在党员联户意向书中选择自己想联系的居民户,报党支部备案。另一方面党组织将党员基本情况发放到每家每户,由群众自主选择党员作为联系人,让群众选自己信得过的党员。一些平时工作认真负责的党员“热”了起来,群众不满意的党员则被“晾”了起来,增强了先进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让后进党员有了压迫感、危机感。综合这三种模式,党支部根据党员能力、居住远近、亲朋关系等实际情况,结合党员、群众意向,研究确定党员联户方案,并对群众选择较多的党员进行调整;对群众选择低于3户的党员,取消联户资格。
明确“八项职责”,落实联户任务。一是党员是政策法规宣传员。向包联农户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解疑释惑。二是党员是社情民意收集员。负责随时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向党组织反映社会舆情和民众诉求。三是党员是脱贫攻坚指导员。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带动共同致富。四是党员是矛盾纠纷调解员。及时调解家族矛盾和邻里纠纷,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五是党员是环境卫生监督员。围绕“创卫”工作,监督包联区域的环境卫生,确保村容干净整洁。六是党员是安全稳定管理员。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协助村组干部开展地质灾害、防汛防火等工作。七是党员是文明新风示范员。在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婚育新风、勤俭持家、孝老爱亲、教育子女等方面做出表率,远离黄赌毒,树文明新风。八是急难险重突击员。积极参与应急抢险救援行动,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困难面前显现本色。
完善三项制度,确保联户实效。该县通过“一牌一册一评”,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党员联户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是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党员在包联网格内悬挂联户工作牌,党支部在活动场所集中公示每名党员的职责任务和承诺事项。二是比服务、比作风、比实效。联户党员进农户、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摸清包联农户的家庭情况、困难需求和意见、建议,如实填写《党员联户工作手册》。三是党支部评、党员评、群众议。把党员联户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主要依据和评优评模的重要依据。在每月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员向党支部汇报联户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在半年一次的组织生活会上,党支部和党员分别就联户工作面向群众征求意见,开展对照检查和互相批评。在年底的民主评议党员中,通过群众评议、党支部评定,确定党员等次。
截至目前,全县联户党员进户宣传政策法规462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200余件。1200余名农村党员参与了护林防火、防汛巡查等重大任务。152名有致富能力的党员与418户贫困群众结成特色种养殖脱贫小组。(张翔)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