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为了降低灾后损失弥补果农收入,近日,隰县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出台“一个中心、八个带动”补救增收措施,即以全面灾后救助弥补损失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八个带动为抓手,全力做好梨果产业灾后后续产业带动发展,坚决打赢今年脱贫“摘帽”攻坚战。
新栽或高接换优优良品种后劲带动。今年4月初,正值果花盛开期,隰县遭受近40年来罕见的低温冷冻灾害,降温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给梨果产业和广大果农造成巨大损失。该县在空地新栽植玉露香梨,在灾后当年没有产量或产量少的老品种梨园,及时高接换优玉露香梨,带动2513户9704人,其中贫困户1872户8035人。
林下经济带动。果农抓住春耕之机,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和果农的意愿,因地制宜、做好林下经济发展。果菜模式,在幼龄果园行间选择种植旱地西红柿、架豆角、青辣椒等;果粮模式,在幼龄果园行间选择种植红薯、土豆、绿豆、红小豆等;果油模式,在幼龄果园行间选择种植花生、黄豆等;果药模式,在幼龄果园行间选择种植板蓝根、土贝母、蒲公英、决明子等;果菌模式,在幼龄果园行间选择种植香菇、平菇、羊肚菌等;果禽模式,对果园进行围栏,林下养殖山鸡、柴鸡、乌鸡、旱鹅等。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该县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好乐佳、野里垣、酒厂、醋厂等签订单购销合同,种植高粱、大蒜、谷子、葱头等;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国新润泽、好乐佳、野里垣等,编织合作社土疙瘩布鞋、柳条编织、玉米皮编织以及电商交易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日常劳务用工方面带动一批,带动4243户11764人,其中贫困户1582户4404人。
特色养殖带动。对特色养殖肉牛、肉驴、山羊等成功的合作社,积极鼓励受灾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养殖项目中,带动增收。
设施农业带动。建设蔬菜大棚,根据大棚蔬菜的上市季节,提前准备、开展种植。可带动354户1004人,其中贫困户133户377人。
劳务输出带动。劳务输出带动,即技能培训务工带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如厨师、电焊、驾驶等职业。建立梨果产业灾后劳动力输出基本信息台账,分类培训、分批输出;实施妇女培训就业带动,如家政等。
工程带动。对正在实施的生态造林、异地移民搬迁、水利、交通道路等项目,用工优先使用受灾农户,可带动895户1233人,其中贫困户456户648人。
落实政策带动。通过村级光伏发电、生态林补偿、土地流转、民政兜底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救助政策落实带动一批,带动5651户27192人,其中贫困户3217户11482人。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