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庄稼换成树,黄土变金库。无鲁村委通过全面落实扶贫政策,在隰县乡政府和下乡工作队的指导与帮助下,用短短两年时间,在荒山秃岭上平地整田,打造出5000亩玉露香密植园示范区。同时,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步伐,无鲁村多头并进,鼓励贫困户入股新大象、参加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建立村级光伏电站。通过这些措施,在2016年全村42户贫困户,除2户五保户和2户残疾人贫困户处于深度贫困暂时不能脱贫之外,剩余3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成为隰县脱贫引领村。
无鲁村位于黄土镇北塬紫荆山脚下,共辖6个自然村,分别是柴家、上无鲁、下无鲁、马茹坪、赵阳庄、曹家河,现有299户,937口人,其中贫困户42户98人。2016年脱贫38户,剩余4户贫困户计划于2018年脱贫。无鲁村有耕地面积5500余亩,主要以果树为主导产业。201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在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无鲁村像一匹奔腾的野马,正向着和谐、富裕、绿色、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阔步前行。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凭借扶贫政策的东风,无鲁村调产业、转结构、上项目,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迅速崛起,一个贫困发生率达到10.5%的贫困村,早在2016年实现提前整体脱贫。一个拥有5个自然村300余户村民的贫困村变成了万亩玉露香梨密植园基地的产业脱贫村;一条连通5个自然村坑洼不平的主干道变成了9米多宽、5公里多长的硬化路;一个破败的村庄变成了一个村容整洁的美丽乡村。期间,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下乡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他们用实际行动,一颗对事业、对人民赤诚的心,一股“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闯劲和干劲,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百年来无鲁村农民一直靠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来维持生活,虽然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政策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部分人解决了吃穿问题,但由于受传统产业的影响,仍有少部分人还处于贫困状态。党的扶贫政策如一夜春风,几个月的时间,一块块高低不平的坡洼地,一个个山峁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被平整成如湖似泊的平地,密密麻麻地栽上了玉露香梨树。万亩玉露香梨密植示范园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结构,使梨果产业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同时,平田整地增加了原有土地的面积,密植玉露香栽植又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给全村人带来了实惠,增加了收入。
扶贫铺就小康路 农民同唱幸福歌
无鲁村的自然村互相接壤,道路狭窄,坑洼不平,交通条件极差,给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车难进、货难出,粮商不入、果商不进,农民的粮果不但价格上不去,还要掏钱给粮果商贩运送出去才能卖掉。这样,全村农民每年至少要少收入100多万元,交通成为制约无鲁村发展致富的瓶颈。如今,通过村“两委”班子的努力,全村争取到了村级公路建设项目,将2米宽的土路改造成了9米宽的油路,解决了无鲁村农民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无鲁村农民的粮食从此不愁卖,梨果也不愁销了。无鲁村主路的修整、拓宽、硬化,不但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为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农民们高兴地把这条路称为“小康路”。
标准羊舍平地起 无鲁竖起致富旗
为了拓宽无鲁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回顾曾经村委主任刘红宏在玉露香密植梨园的基础上,又率先在无鲁村成立了第一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将10余户贫困户吸纳进专业合作社,通过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向亲戚朋友借钱等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总投资270万元,建成占地10余亩,拥有13名职工,存栏绒山羊600余只的养羊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除10名社员是贫困户外,所雇佣职工也尽量是无鲁村的贫困户,这样又解决了9名贫困户剩余劳动力问题。
此外,为了壮大农村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脱贫摘帽工作,无鲁村又相继实施了光伏发电项目和贫困户入股黄土镇欣远象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项目,贫困户通过获得分红增加收入。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无鲁村的脱贫摘帽工作,还为当地农民树起了一面创业旗、致富旗。
紧跟时代的步伐 创造美好的未来
多年来,无鲁村不仅在产业上谋发展,在致富上求突变,同时,更注重农村文化生活和农村环境的改善。对村委会进行了修整建设,党员活动室、阅览室、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建设和农村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将移动、联通网络引进了村,实施了无线网络全覆盖,300余户村民的电视、电话、手机、微信全部用上了无线网,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把田间道路进行了硬化,为农民解决了农业生产和运输问题。
无鲁村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大的调整和发展,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付出的心血有目共睹,那一片片漫山遍野的梨树,那宽阔平坦的公路,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那一次次被县政府、乡政府授予的奖励等等都是最好的见证。
如今,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绿色、发展的小康无鲁村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黄土东塬紫荆山下。(曹云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