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去年以来,隰县河长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省、市河长办高度重视和大力指导下,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职责,完善规章制度,增加管治经费,创新管理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规范化、制度化、持续化推进的新路子,取得良好效果。
压实职责,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在县、乡、村三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的高位推动下,全县上下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牵头、成员部门联动、县乡共发力、村组齐参与的共管齐抓管河责任体系,县、乡、村三级河长护河有责、守河担责、巡河尽责成已成共识,认河、巡河、治河形成常态,涉河责任层层压实到人,工作任务逐级落实到位。目前,全县9名政府县级领导分别担任12条河总河长,带领32名乡级河长、75名村级河长认真落实各自管辖责任区内的涉河事务,据统计去年七月巡河就达3700多次,解决涉河问题106件,保障了全县河道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高压约束。为保障工作的有效落实,县河长办完善并印发《隰县三级河长工作管理办法》和《隰县巡河员管理办法》,建立起了各级河长巡河制度要求和村级巡河员管理制度办法,从制度上对县、乡、村三级河长和村级巡河员提出了硬性约束和刚性要求。同时,县河长办建立并完善了河长制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制度体系和由各单位分管副职任联络员的工作协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推进任务、质量、时间及工作协调、通报、报告等协作要领,保障了全县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有力。
创新模式,聘巡河员坚守防线。按照市河长办选聘巡河员精神,隰县河长办积极创新这一模式,按照乡(镇)河长办组织推荐报名、县河办审查选聘、县政府审核同意原则,全县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12条河,按照每2.5公里左右设置1名巡河员标准选聘122名农村巡河员并颁发《巡河员工作手册》,组织巡河启动仪式、集中知识培训以及面对面对接宣传,落实巡河范围、工作职责和目标要求,建立县、乡级“双重”微信管理群,落实巡河员“一天一巡查(实地)、一天一报告(微信)、一天一填写(日志)”工作机制,全体巡河员于去年7月上旬正式上岗履职,保障了全县河道巡河管理最后一道防线。
落实经费,管护治理统筹兼顾。去年以来,隰县河长办积极探索河道持续发展、日常管护和综合治理统筹兼顾的理念,通过积极向县政府申请,县财政利用全县整合资金,已审批河长制日常管护经费、综合治理资金总计922.2万元,一方面,落实2018年河长制工作经费122.2万元,包括县河长办15万元,各乡镇河长办34万元,农村巡河员劳务报酬73.2万元(500元/月/人)。另一方面,落实河长综合整治资金800万元,分别实施河道确权定界工作和河道清河行动工程。其中,整合资金440万元,对隰县紫川河、古城河、东川河、朱家峪河四条重要河流、164公里的主河道进行确权定界工作;整合资金360万元,针对已完成河道确权定界工作的昕水河隰县段和紫川河、古城河、东川河、朱家峪河五条河道确权定界范围内的一切非法违法“四乱”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清理整治,保障了全县河长制工作高效推进。
多方发力,水中问题岸上整治。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河长办积极协调推动下,各级各部门精准施策,立足水中问题岸上整治的理念,全县累计投入涉河专项治理资金达3780余万元,其中:水利部门整合专项资金260余万元,完成城川河、东川河10段河道、750余米堤防除险建设任务,确保河道安澜;住建部门整合专项资金2400余万元,实施城区(郊)入河排污口入网收集整治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确保污水达标排放;环保部门争取环保水质净化资金970万元,在城川河、东川河建设环保水质净化湿地工程2处,确保河道地表水水质达标;午城镇政府争取污水收集处理项目资金150万元,在午城镇城川河入昕水河口建设污水自动化收集处理站1座,解决了午城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问题。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对于全县河道行洪安全和县域出境水质改善将有质的提升。(李玉川)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