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保证 措施得力 政策倾斜
乡宁县多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乡宁县采取多项举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截至2015年底,该县注册登记民营企业6284户,涉及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等11个行业。这些民营企业吸纳了该县31%的社会劳动力,提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七成,上缴税金占该县财政收入的16.8%,规模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占该县GDP的21.8%。民营经济已成为该县经济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效益最好的新的增长点。
在具体工作中,该县实施有效措施,促使民营企业得到“井喷式”发展。一是领会精神广宣传。确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采取网络平台推送共享的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会议精神。通过“鄂邑之家”微信平台向全县民营企业推送省、市、县民营经济工作推进会议精神、优惠政策、《山西日报》专题解读等17期微信公众专栏。同时,积极开展“送政策、送专家、送服务”活动,先后走进10个乡镇与100家企业互动,真正让省委推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好精神、好政策在企业落地生根。
二是出台措施保落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大力发展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企业,截至目前,全县拥有科技型民营企业8家、独立知识产权企业13家、省级“专新特精”企业3家、省著名商标4个。组织推进“先照后证、一照一码”改革工作,落实三批152项前置后改审批事项,鼓励大众创业。加强“专精特新”和“管理标杆”企业的服务与建设,组织专家开展管理咨询活动,积极开展专题培训,先后组织“电商进万户”侯马模式培训、山西省第一期现代企业制度培训、县级“双创”培训班等培训活动,不断加大服务力度。
三是待批项目大起底。积极推广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模式,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股票,开放民间投资领域;积极推进项目核准、用地预审、环评审批、节能审批等方面同步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建立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库,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非煤产业互联网+N等新产业,引导产业转型。
四是深入企业解难题。针对困扰民营企业的资金和土地问题,出台《乡宁县重点小微企业“惠商贷”业务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惠商贷”;积极打造“中小微企业专营银行”,并组织有关部门和民营企业代表参与招商引资;召开招商引资乡宁推介会,努力破解资金难题;坚持贯彻公平原则,强化依法用地意识,在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中科学修编规划,统筹考虑解决民企项目用地相关问题,提速办结民企用地,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服务。
五是银税合作提效益。一方面建立互动民企诚信经营体系,利用门户网站、“e税客”等渠道推进银税互动,将纳税信用与信贷融资挂钩,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互认,为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将税收违法“黑名单”的当事人推送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另一方面整合办税流程,认真落实“三整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和“营改增”相关税收工作,推行“国地通办”和综合办税窗口。同时,实施一系列税务优惠政策,不断提升融资效率,促进企业发展。
六是政策倾斜扶民企。针对一些工程项目出现“穿靴戴帽”、借用资质、层层转包给本地施工队等情况,该县开展集中整治,对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加强本土企业队伍管理和培训力度,帮助本土建筑企业提高资质水平。在招投标上,同等条件优先考虑本土企业。
七是农业产业有龙头。通过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流转,该县涌现出农业公司127个、专业合作社376个,2015年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完成4亿元,这些产业涉及面广、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惠民程度高,带动效果明显。
八是“亲”“清”关系促发展。该县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意识,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真正做到“亲”近民企,“清”正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政商环境。(党冯亮)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