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鄂邑大地人才辈出,巍巍青山异彩纷呈。长达205公里、恰如五条盘龙蜿蜒青山连村接镇的国省干线公路,既是乡宁县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主动脉,同时也承载着乡宁人文历史的传播使命。乡宁公路管理段(下简称乡宁段),时刻守望着这条主动脉的安全畅通和文化滋养。
规范养护落地生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范,养护作业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根据“八比八看”养管要求,乡宁段制定了养护考核办法和养护规范。4月组织召开全段路基达标规范现场会,实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效果;5月进入雨季前,组织了设施维修培训,制定设施维修规范,聘请技师对排水沟抹面、抹底、勾缝、砌墙等进行现场示范,现场施工评比,规范施工程序,达到全线对设施维修一个标准的目标;6月组织了坑槽挖补、刷油、灌缝现场操作演示会,统一五条国省干线路面养护一个标准。
养护任务的繁重必然带来安全生产上的压力。鉴于此,乡宁段制定出台《施工安全规范和养护作业安全规范》,配齐安全设施,要求安全措施不到位不能作业。6月20日组织全段安全生产检查,对检查出存在安全问题的进行了通报和处罚,形成“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工作格局。同时,该段认真落实桥、隧、涵养护管理主体责任制,实行桥隧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设立桥梁、隧道养护管理信息牌,完善桥隧标线、标志,保障桥隧的安全运营。
与此同时,乡宁段还严格值班制度和巡路制度。设立了专门值班室,由专人24小时坚守值班岗位,健全了道班值班制度。实现了道路紧急情况下的“三个第一”(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第一时间上报),确保运营安全。规范路政队伍执法程序,实行路政中队进驻道班,分线包段目标责任制,建立管养联合机制。
目前,乡宁段已完成路基达标145公里,处理坑槽、沉陷、翻浆,40258.41平方米,疏通边沟349090米,整修路肩371780平方米,整修绿化平台36900米,维修边沟19629米,边沟抹底5625米,边沟抹面15586米,维修警示墩91块、警示柱89根,喷划分道线205037公里,硬化平交道口3395平方米,清扫路面7191公里,维修和更换公路标志牌97块,灌缝142300米,局部人工刷油16112平方米,处理车辙11850平方米,微表处理10公里。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了季节性、预防性、经常性规范养护,有效预防了路面病害的扩延,延长了公路使用周期。县域境内国省干线公路无论是路容路貌还是路域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过村镇路段得到有效治理。
文明承传责无旁贷
承传历史文化,还原青山绿水,是公路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乡宁段在养护好国省干线的同时,对公路生态建设新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几年来,乡宁段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利用公路改造后的弃渣、土场地,先后在209国道修建了鄂山关休闲景点和刘家垣观光景点。
鄂山关景点地处209国道,占地660平方米,修建凉亭两座,厕所一座,植草皮500平方米,植树80株;刘家垣观光景点,种植花草2120平方米,栽植爬山虎4500苗,塔松40棵,生肖雕塑12尊。两处景点既保护了雨水对路基边坡的侵蚀和冲刷,又为行人车辆提供了舒适的行车环境。
309国道纵贯秦王山金岗岭,是乡宁东西两个出境口,也是历史上秦王李世民与刘武周大将宋金刚屯兵对峙的古战场,两处地名也由此而来,当地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利用金岗岭特有的地形地貌,乡宁段沿山边修建了凉亭,铺装了人行道,在休息的同时,使人有种登高望远,大好河山尽收眼底的意境。
国道309线秦王山至光华镇段,该段路坡陡弯急,连续下坡达8公里,属事故多发区。为给车辆行人提供一个放松、缓冲、休憩的场地,乡宁段利用处治秦王山段灾害治理的一处弃土、渣场,经过科学规划,平整出一块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场地。通过合理布局,借景造景的手段,他们建成了集休闲、人文一体的停车休息港湾。港湾配建厕所一座,双亭一座,单亭一座,蘑菇亭一座,廊道16米。硬化了停车区,设有健身器材3套;栽植乔木灌木,种植草皮,安装仿木安全围栏。乡宁段同时将历史传说制成版画供人浏览,既恢复了植被,又为车辆行人提供了品味历史的景观平台,让历史文明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体现出热情、亲切和诗情画意的当代公路文化品位。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