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2月19日,走进乡宁县枣岭乡岭上村,枣岭乡乡长樊艳萍正领着技术专家,在核桃地里指导农民进行清园、深耕、施肥、涂白作业,这已经是她半个月里来的第六次了。今年以来,枣岭乡大力开展经济林管护工作,乡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主干全部挂牌建设了经济林示范园。岭上村海拔在1000米左右,具有适合核桃生长的肥沃土壤和自然条件,出产的核桃皮薄仁丰口感好,绿色天然无污染,全村核桃已经发展到3492亩。
枣岭乡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实施“特色产业带动”战略,坚持“三服务一带动”,大力发展苹果、花椒、核桃等林果业,初步形成了“谭坪苹果、沿黄花椒、枣岭核桃”的产业格局,全乡栽植苹果2万亩,花椒3万亩,核桃1.3万亩,仅苹果、花椒两项为全乡人均纯收入贡献就达到了5800余元;同时,鼓励扶持栽植油用牡丹、富硒紫梨、玉露香梨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电子商务,整合销售平台,着力构建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脱贫攻坚进入快车道。
加强技术服务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要素前提。枣岭乡坚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聘请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常年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实地培训指导,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培养“本土专家”,重点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实际生产技能,使每个农民都成为“农业科技明白人”。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农民到山东、陕西、河南、甘肃和我省的临猗县、万荣县、吉县、隰县等地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做好信息服务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该乡不断健全农业市场信息采集体系,培育自己的市场信息员队伍,通过微信、广播、网络平台等渠道,及时把农业市场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行情,降低市场风险;适时组织采摘观光、乡村旅游等丰富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外面的客商更多地了解枣岭的农业特色产业,把枣岭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外面广大市场,使广大农民真正能增产增收。
深化营销服务是延伸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保障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在农产品营销上下工夫,在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枣岭乡始终把着眼点放在培育市场、做好营销上。在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树立品牌意识,畅通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作用;整合网店、微商、快递等电商和物流平台,打造枣岭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以昱德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枣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特色农业生产企业不断壮大,以乡宁县枣原红花椒制品有限公司、香凝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吉阳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香凝”牌苹果、“乡枣皇”牌花椒、“富硒紫梨”等为代表的品牌走向市场,枣岭乡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强化示范带动是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示范园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标杆,示范户是农民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建立“经济林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农民群众真正看到农业新技术的效果,避免了“说教式”技术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创新发展。采取“党员干部帮扶、示范园区引领、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农户带头、辐射带动周边”的五位一体示范联动模式,促进科学管理技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姻,建立经济林示范园3410.5亩,示范户650户,配强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做到了“村村有精品、户户争示范”,力争示范园有一定规模、较高档次、明显科技含量、较强示范带动作用,为全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积累经验、树立典型,有效辐射带动了全乡特色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归根结底是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也是枣岭乡全体干部群众的共识。该乡党委、乡政府坚持清晰明确的发展思路,奋发有为的实干劲头,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率先走出了一条有枣岭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道路,不仅使得枣岭乡从过去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实现了华丽转型,更为该乡实现“率先脱贫,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师耀泽 刘磊)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