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梦回高天山

2018-11-14 16:23: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乡宁回来多少天了,乡宁人事、乡宁风情、乡宁山水,时时掠过脑际。那座“晋南第一山”,一听山名就让人惊诧不已的高天山,时时浮现在眼前,多少次还撞进我的梦之世界。我暗自思忖,你也见过不少名山大川,咋就与高天山一见钟情、一见结缘了呢?

  与高天山结缘于临汾市“五县一市老作家高天山采风研讨会”。活动主办方为乡宁县管头镇党委、镇政府与三晋文化研究会,会期三天,参观了不少景点,领略了不少乡宁特色的民风民俗,而让我魂牵梦萦的还是那座高天山。

  高天山,地处乡宁县管头镇东团村东北一隅,海拔高度1820.5米,山系主要流域面积约为19平方公里,素有“县治东龙”“晋南第一峰”之称,为吕梁山南段之顶峰。据传乾隆题《乡宁县志》载述:“高天山,四十里。山高十里,出群山三四里。时绕云气。”还载有高天山“产花、药,山下有泉,名‘马刨泉’。东蒿地沟、马圈涧,西刘家沟各有泉达县。”

  看了高天山的相关资料,听了乡宁同仁的介绍,高天山就进入了参访者的世界,老作家们抖擞精神、跃跃欲试的情状溢于言表。

  第二天清晨5时许我就起了床,渐次听到邻近房间轻语慢言,秋宵一刻固然贵,探访名山激情催。有一把火在文友们胸中燃烧,有谁能在“重大联合活动”前夕安卧暖榻,延迟一展腿脚。

  8时30分,一行20人从宾馆乘车向高天山方向驶去。在宋家沟水库,文友们领略了乡宁人民战天斗地的豪迈精神,尽管时过境迁,清凌凌的水库水激活了乡宁企业命脉,在乡宁县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沿山中便道北上,近似原始的路、依然原始的山,把高挑俊俏的身姿展现在我们眼前。山路逶迤,高天山似不显高,一行人信心满满、兴致盎然,到一略平坦处,乡宁同仁从越野车的后备厢里抱出一捆“拐杖”,让登山者自行选取。还需要这拐杖?有人自语反诘。“要的。再上行三五十分钟就知道它的重要了。”并再三告知,距顶峰500米几无路径,体力不支的老作家能上多少算多少,万不可斗勇逞强,安全为上!

  还真让乡宁同仁说着了。山,越来越高,越来越陡;路,越来越窄,越来越不像路!满目所及,景区内山地自然带呈垂直分布,登山者几乎一刻也离不开拐杖,拐杖戳地一支,三点鼎立,方可稍作喘息;继而用拐杖拨开厚厚的落叶,于无路处细觅路,“三腿四臂”一并发力。有多处几乎是一步一蹬、一步一喘,好不容易有一树枝叉出现,即紧抓不放,不敢丝毫懈怠,倘若一脚踏空,后果不堪设想。往下一瞅,陡峭山势让人觉得一股悚然之气凛凛然穿透脚底,脸颊冷汗涔涔,脖颈热汗津津,保暖内衣像胶带一般贴于胸腹。高天山,不仅海拔高,而你的颜值更高,你看,瞅一眼,登一步,汗一串,汗涩、汗甜,汗发于身而流于心,多爽!

  喘息间,乡宁文友告诉我等,这里森林植被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足在73%之上,植物种类繁多,大多植物似曾相识却压根儿叫不上名字。要知山中树,请教山里人。随行的乡宁同仁讲,高天山有维管束植物2000种以上,药用植物也有1000余种。“啊……”惊叹声、赞誉声此起彼伏,惊得树丛中、枝梢上的小鸟展翅,蝶飞蜂舞。高天山,真是一座宝山啊!你看,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滋养了丰富的生物种群,简直是大自然赐予乡宁人民的一个生态博物园。

  近12时,我与同室74岁文友、洪洞广胜寺文博专家柴瑞祥先生、大宁张九锁会长、永和文联主席马毅杰等终于第二拨攀上了顶峰,欢呼之余,方见第一拨文友竟然是临汾市作协顾问、隰县77岁的王哲士先生,襄汾高建录会长及周娜娜女士已稍事休整,准备下行。

  站在高天山顶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分外强烈。阳光缕缕透过老树枯藤,洒在前人前朝修建的“宫殿”上,洒在躺着或半蹲着的残碑断碣上,禁不住思潮翻越,思绪万千:这砖、这瓦、这碑、这碣,是乘着“汗”船、搭着“血”梯上来的啊!先人的智慧、先人的劳作、先人的创举,以满山的树枝作笔也难以抒写完备。这次造访高天山,时值仲秋,前几日这里刚刚有一场喜雨普降,经雨水冲刷,阳光照晒,高天山出现了云海奇观景象,如云如烟,如梦如幻,益发如诗如画。我想,如果借助现代航拍技术俯瞰群山,蒸腾的云雾如浩瀚的大海,波涛翻滚,忽而漫过峰顶,忽而淹没群山,迤逦壮观,千姿百态,一定会吸引众多中外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游览、观光、创作,到那时,高天山一派繁荣景象,高天山之“高”,一定会乘着旅游发展东风,到达一个新的更高境界。

  经实地巡视考察,高天山主峰原有高天山庙,史称云霞宫,供奉玄天大帝。庙院建有前宫、后宫、南天门,现依稀可见遗迹,只是何年始建有待考察。主峰遗存的20余通碑刻,大都是明清年间扩建或重修玄天大帝庙的碑记,其中一通的碑额正题“一时千古”,碑阴剥蚀字迹难辨。另一通残存的清康熙十三年三月乡宁知县张联箕撰立的《山西平阳府吉州鄂邑重修玄帝庙碑记》,提供之佐证赫然在目。此外,东宫、西宫的遗址另有大量的碑刻与庙宇遗存,于仇兆鏊注引《道藏》所述“道君处大玄都,坐高盖天”,有着惊人的相符印证。听乡宁文友说,高天山之所以谓“高天山”似尚无考据,《道藏》所述10字,可作参考否?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是李白早年“东涉溟海”时,曾追随谢灵运的足迹畅游天姥山写下《别储邕之剡中》的豪迈语句。即论天下名山,高天山当列一尊。再听听,乡宁民歌云“高天山,高天山,高高插入半截天”。看来,高天山称之为最高的山、上天的山,绝非浪得虚名。你看她东揽汾水,西望黄河,海拔1820.5米的主峰,比“天下第一山”泰山的海拔高度1545米还高275米;比河东第一峰“五老峰”的1809米高11米。说她是河东大地的天然屏障、尧都平阳的擎天一柱,确实实至名归。这里的主峰之高、山势之险、山貌之美、物产之阜,令人叫绝。高天山,你无愧于如此精妙之名,无愧于三晋名山,无愧于中华宝山!我要为你喝彩,我们由衷地为你点赞。

  老夫聊发少年狂,激情难抑话满腔。这里的山山峁峁,这里的沟沟岔岔,还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古代宫观庙宇遗存,还散落着众星拱月的村落文化遗珍。

  黄河风靓笑语温,高天山颠老亲存。地设天造,独汝俊,令我酣梦不思回。(李关良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