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看到笔直、宽阔的鼓楼南街高兴地跳了起来。记者 张蕴强 摄
临汾新闻网讯 核心阅读:今天,汇集了历史文脉、古装风貌、花墙艺术、龙壁文化、公厕品牌、绿色休闲、文明示范的鼓楼南北街,在440万尧乡儿女的注目下,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展现出独特、迷人的风姿。有人说,拓宽后的“母亲街”是宽敞的、极具风韵的;也有人说,母亲街”就是平阳文化和历史的完美融合。
今朝“母亲街”集文化艺术于一身
“母亲街”各处街景所涵盖的文化底蕴,还要从我市的久远华夏文明说起。临汾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临汾又因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乃为兵家必争之地。我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美称。同时,平阳大地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而今,驻足“母亲街”,以临汾文化民俗为内涵修建的文化墙、以临汾人文历史为背景创作的雕塑及游园广场,无不渗透着古都临汾的风采。
再现“四龙壁”堪称影壁文物珍品
四龙壁,始建于明正统二年,曾坐落鼓楼东大街与关帝庙相望,长16.6米,高7.6米,形制三壁合一,四龙琉璃彩塑,形神飞扬,堪称影壁艺术珍品。1982年扩建鼓楼东大街时拆卸下来,后移存于尧庙。
而今,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四龙壁惊艳亮相于古城路口,在主壁西侧增建了“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的副壁,南端还新建了“十大古典文化建筑”纪念墙。这组“十大古典文化建筑”为砖雕形式,遴选了临汾最具代表性的十大建筑,分别为鼓楼、尧庙、铁佛寺、元代戏台、东岳庙、飞虹塔、小西天、霍州署、丁村民居、华门。此砖雕作品,画面匀称,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且刻画精细,运线流畅,富有艺术鉴赏性。
该建筑组合使鼓楼大街、城墙遗址、四龙壁等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内涵。
细看“雄风园”点滴凝聚人文历史
坐落于水厂十字口西南角的“雄风园”,两侧有高达5米的仿古城墙建筑,十几棵大型国槐屹立在侧,栽种了油松和多类苗木,为市民提供了天然“氧吧”。每当等你餐后想要休息时或者路过该园时,不妨前来该园小憩片刻,既能回顾历史,还可赏园怡情。
“雄风园”是鼓楼南北街街景改造中规模最大的游园广场工程。该园以反映临汾人文历史为主题,占地3000多平方米,虽面积不大却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该园中心建设一座长11米、高5米的西汉著名将领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大型雕塑,四周则由错落有致的古城墙为背景,让世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以此激励尧乡儿女奋发图强。
此外,在整个鼓楼南北街还有迎宾园、古韵园、报鼓园、廊梦园供市民户外休闲养生。
纵览“母亲街”各式建筑尽展风采
纵观“母亲街”每处街景,你会发现全然不见拆迁后的残墙旧貌和外露建筑的内在结构。目前,以恢复四龙壁和建设十大古典建筑文化墙为龙头,沿街文化墙建设以独特的建筑形式,展示了临汾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我市街景改造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
长达十余里的鼓楼南北街,处处透着“文化味”,拥有建造各类文化墙51处、总长2328米、修建屋顶花墙186处、总长6850米。文化墙建设采取砖雕、画框、镂空等形式,以砖灰色和铁红色为主色调,有的文化墙头采用仿古筒瓦、砖雕搭建成檐头,有的采用镂空砖、青瓦搭建成绣球和中国结等象征吉祥如意,映着晨光和晚霞远远望去,错落有致、格外醒目。
同时,根据各路段的场地条件,绘制具有窑洞、仿古屋檐等特色的文化墙,不仅起到加固作用,而且还将我市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戏曲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大大提升了鼓楼大街的文化底蕴。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