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当初秋的阳光照进高大古老的宅院,透过雕花的窗棂留下一个个方格形的光影,但这一天的阳光对南房的照射时间很短暂。经历了上百年风雨沧桑的老宅,在无数古宅后辈人的关注和无奈中,古宅最为高大巍峨、木质构件最多、雕刻水平最高的南房被人为拆毁了。这一天,定格在9月21日。
一座完整的北方宅院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这座已经残缺的宅院被命名为“霍州北益昌一号民居”,属清代古建筑中的“宅第民居”,当时这座清代宅院“保存完好”。这座宅院位于霍州市辛置镇北益昌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文物专家依据建筑结构分析鉴定为“清代建筑”。
“这是我家祖上留下的老宅子,经过几代人及历史原因,这座宅子曾被同族和外族人多家占有。”老宅子的后人、57岁的北益昌村民郭林峰介绍。
这座宅院呈长方形,南北长27.45米,东西宽19.7米,占地面积54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大门、南房、正房及东西厢房坐落其间。
大门位于宅院南房东侧,为砖砌建筑,栏额雕有花卉木雕;南房为木制二层阁楼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檐廊,硬山顶,脊饰残存。明间设格扇门,两次间设格扇窗;正房砖砌台基高0.3米,砖砌窑洞3孔,明间设格扇门,两次间设窗,前插廊。东厢房为砖砌窑洞4孔;西厢房为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二间,进深三椽,单坡硬山顶建筑。
五六年前,这座宅院保存完好。近年由于风雨剥蚀,西厢雨房在暴雨侵袭中坍塌,空留下毁坏的墙壁和瓦片,疯长的荒草也爬上了砖墙和裸露的梁架。如今,一座保存完好的南房被人为拆毁了。
一位名医的祖传遗产
沿着历史的脚步往回追溯,这座清代民居的主人曾是方圆有名的中医。这位名医叫郭俊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去世。
“郭俊岐是我爷爷,他是方圆数十里有名的中医,这座院落的建设与他从医有关。”郭林峰介绍,爷爷去世时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三年,当时已83岁高龄,在当地属于高寿。”
按照年龄推断,郭林峰的爷爷郭俊岐生于1885年前后。对于爷爷的医术是何人所教,后辈并不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郭俊岐曾传授给不少徒弟。
“根据推断,爷爷的医术应当是祖爷爷或者祖爷爷辈中有学医的长辈或同辈所教。”郭林峰根据爷爷的名字推断,爷爷的名字应当是祖爷爷起的,爷爷名字中的‘岐’有一定含义,中医的医术往往又称为‘岐黄之术’,爷爷名字中有‘岐’,而且从医,可能是祖爷爷希望爷爷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
郭林峰介绍,这座老宅院从爷爷开始,传给伯父和父亲。伯父居北房的东边,父亲居北房的西边。文革开始后,老宅子的部分房屋被分给了村里其他家户。再后来,父辈们出钱,又从其他家户手中买回部分房产。现在,这座老宅院里仍住着人家,所住家户是后来从别人手中买的东边几孔窑洞。南房则是另外两家人的共同房产。
一生难忘的时代印记
“我们姊妹7个都是在这个院里出生的,我的四个孩子也是在这个院子里出生的。”对于这座祖辈留下的老宅院,郭林峰有着太多的回忆,宅院里有祖辈们的心血和汗水,也有后辈满满的甜蜜和辛酸。”
这座宅院位于村子中心,门口是一株高大粗壮的老槐树。大门为砖砌建筑,门上有精美的木雕栏额,在栏额与大门之间还有仿木结构的砖雕。
整个大门古朴典雅,精巧别致。令人惊奇的是,门外虽然找不到拴马桩,但南房的外侧墙壁上则有栓牲口的铁环,历经沧桑的铁环锈迹斑斑,却印证着曾经的历史。
“这座宅院依然非常熟悉和亲切,尽管已经成了现在的模样。”郭林峰介绍,以前整个四合院里的建筑用途是不一样的。”
进入四合院内,北房的大门紧锁,已经闲置多年,东房依然住着后来一户上了年纪的人家。西房已经在数年之前坍塌了,南房则被人为拆除了。
回忆中,郭林峰充满了遗憾。以前北房和东房住人,西房喂养牲口,南房则相当于库房,家里的多余家具、物件则都放在里边。
四合院里最气派的建筑是北房和南房。北房有砖砌台基,正面为3孔砖砌窑洞,窑洞前为高大的木构前插廊,前插廊分上下两层。郭林峰的记忆中,前插廊二层是晾晒红薯、红枣、核桃的好场地。南房为木制二层阁楼式建筑,中间为格扇门,两边设有格扇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座建筑的木雕,雕刻手法细腻,制作精美,花卉、人物等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近年来,南房备受外人关注,经常有人来提价,愿意高价收购。”家住宅院附近的老人介绍。
西房坍塌了,南房被拆了。如今,这座百余年老屋已经毁掉了一半。但在郭俊岐的后辈中,这座宅院有着难以磨灭的印记。
一份难舍的家园情怀
“跟其他更大的四合院相比,这座宅院或是普通的,但是这又是众多宅院中非常特殊和少见的一座。”郭林峰说出老宅院的一个秘密,这座宅院特殊在:院中有院,院外有房,院房一体,整体相连却不相通。”
这是一座异于其他四合院的建筑,建筑的格局和特点与医术有关。漫步这座建筑,其格局与其他老宅院看似无异,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不同。
在宅院中,东房中隐藏着西房,东西房并排共建。郭林峰所说的东房中的西房,正是从祖辈手中分得的房子。这间房子在院落布局中实为东房,但在院落内却找不到房门窗户。房门和窗户建在东房外的墙壁上,从外看是独立的房屋,是老房子的一部分,但却内外并不相通。这样的建筑在乡村院落非常少见。
“从祖辈相传和记忆中,这间房一直以来就是药房,爷爷就是在这间药房里给人看病的,现在这间房依旧是一间门面,租给了其他人经营。”郭林峰介绍,这座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可能与祖辈从医有关。”
南房被拆后,郭林峰兄弟姐妹及其子女都非常难过,但由于南房所有权归其他人所有,家里人也无能无力。对于自己家所分得房屋及其他完好的房子,郭林峰表示,希望后辈们共同保护祖宗留下的遗产,让这座已经非常稀缺的老四合院能够保存并修缮。
一种怀念何处再相见
在南房被拆过程中,拆房者小心翼翼,万般谨慎,对建筑结构进行了详细拍照留影,对木构件进行了认真编号登记,唯恐精美的木雕构件遭到损坏。没有野蛮地对待这座矗立了上百年的老房子,这让郭家后人在疼痛和心酸中感到一丝安慰。
郭家人推测,拆房者并不纯粹是为了木头,有可能是对房屋整体搬迁,经过修缮后,以另一种姿态在其他地方保持原有的风貌。
“房屋拆迁了,各种难过中。”在老宅院中出生的郭女士在微信中发文,希望在今后的某一天,在某几个旅游区的某个大街上,郭氏宅院的南房在那里完好如初地展示着曾经壮美的姿态。”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