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尧都区河西刘村另有个美名称“帽刘村”。因旧时这一带百姓善编草帽,远销京津及甘肃、宁夏一带,故有“帽刘村”之美誉。然而,使“帽刘村”出名的另一原因是,因为戏剧《三进士》的故事发生在刘村,致使“帽刘村”名声大震。
故事说,山西平阳府帽刘村有个张书生,借了常财主白银三两,周财主白银二两,上京赶考。岂料一去杳无音讯。常财主和周财主到张家逼债,其妻孙淑林无奈,只好把两个孩子张长胜和张永胜抵债给他们两家。长子张长胜到常家后改名常天宝,次子张永胜到周家后改名周子卿。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孙淑林两鬓斑白,变成了老妪。是年,平阳大灾,孙淑林孤苦无依,千里寻夫,沿途乞讨,辗转来到洛阳府,因欠店家三两银子,无奈只好身插草标,沿街自卖。
这天,洛阳府知府常天宝夫人王天花因身体不适,想喝家乡山西平阳府的八珍汤,遂派管家去找会做八珍汤的人,正好遇到孙淑林,遂用三两银子将孙淑林买回做老丫环。
王天花喝了孙淑林做的八珍汤,觉得美味可口,便问孙淑林为何会做此汤。孙淑林回答说:此汤乃我山西人惯用之食,祖辈相传,我是平阳府帽刘村人,从小便习做此汤。”王天花一听是老乡,再仔细盘问,竟是丈夫常天宝的生身之母,是她的婆婆。恐人知她买婆母为奴落不孝之名,遂起赶孙淑林出府之意。
恰巧次日是常天宝的生日,王天花吩咐孙淑林只收礼单不收礼物。逢粮厅官周子卿的管家送礼,孙淑林欲辞礼,管家说他周老爷与常知府是同榜进士,又是同邑,有八拜之交,别人家的礼物可以不收,周家的礼物是一定要收的。孙淑林觉得言之有理,只好收下。岂知闯下大祸。王天花以违命为由,将孙淑林痛打一顿,并责令她到周府退礼。
孙淑林来到周府后,周夫人白玉莲问明原因及其身世,知道是自己的亲婆婆的到来。白玉莲善良贤淑,欲认婆婆,转念丈夫不知,又虑孙淑林回去迟了会遭毒打,就让孙淑林暂回常府。
周子清回来后,白玉莲将此事告知丈夫。周子清是个忠臣孝子,遂往常府告知常天宝。其时,常天宝已从夫人口中得知孙淑林是自己生身之母,恐人知买母为奴不孝,碍于面子,硬是假装糊涂,矢口否认。周子卿一怒之下,将常天宝告到河南八府巡抚。
恰巧河南八府巡抚就是当年那个张书生,其时已改名张文达。他问明了案由,传来常天宝夫妇和孙淑林,知原告周子清和被告常天宝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孙淑林是他的糟糠之妻,慌忙下堂,跪拜在孙淑林面前相认。最后,孙淑林执意不肯认常天宝这个灭绝人性的儿子,张文达遂命将其收监问罪。又因白玉莲为兄弟妯娌求情,而将其削官为民。
《三进士》故事唱尽了人间悲欢离合无限以及人民心声,褒扬了忠臣孝子,贬低了忤逆不孝之人,在尧乡一带久演不衰,百看不厌,深受百姓欢迎,帽刘村”也因之名闻天下。据说,张书生当初将长子张长胜送给常家改名常天宝;将次子张永胜送给周家庄周家改名周子清。我曾到周家庄看过《三进士》,周家庄村村民无不喜形于色,感到脸上无比光彩。又据说旧时刘村唱戏却禁唱《三进士》,就是因为村里出了个买婆母为奴的忤逆之人,丢尽了刘村之人的脸。可见《三进士》在民间流传之广泛和影响之深远。
文/卢玉龙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