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汉字神韵

2016-06-24 09:42:0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身处互联网信息时代,手指在键盘上的飞速敲击,取代了一笔一划的书写,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很多人却深陷提笔忘字、一写就错的尴尬。由此,引发很多人的思考,甚至有人断言,在网络的强烈冲击下,汉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一档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掀起了收视热潮,让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汉字,重新书写汉字。6月21日,尧都区老年大学举办“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汉字神韵”汉字听写大赛,老年朋友们奋笔疾书,在传承汉字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唤醒了更多人的汉字情节。

  掀起汉字书写热潮

  “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汉字听写大赛初赛于5月27日举行。”尧都区老年大学工作人员说,5月初把举办汉字听写大赛的消息发布后,老年朋友们积极响应,短时间内就有超过50人报名参加。

  该工作人员介绍,老年组56人、在职组31人参加了汉字听写大赛的初赛,经过激烈角逐,老年组15人、在职组10人进入决赛。

  决赛环节,参赛选手们在听到考官对听写词汇的释义后反复斟酌,奋笔疾书。

  赛后,各选手的成绩出炉,然而8号选手柴艳蓉、10号选手咸秀春比赛成绩相同,赛事组委会不得不决定加试一轮决出胜者。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加试环节,二人的得分依然相同,专家评审组最终认定二人均为本次汉字听写大赛老年组的一等奖得主。

  “比赛时,由于紧张,竟然把‘再接再厉’的‘厉’写错了。”走下答题区,临汾供销机械厂的退休工人咸秀春还在为自己的失误深感惋惜。咸秀春平时就喜欢书写汉字,报名参加比赛后,没事她就在家读书写字,获得此次大赛的一等奖让她倍感荣幸。

  另一位获得一等奖的柴艳蓉曾是天马煤机公司的会计,年轻时自修过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但报名参赛时还有些犹豫,家人的支持让她走上赛场。在对测试大纲的词语进行复习的同时,她还每天翻字典,光笔记就写了两本。虽然获得了第一名,但我对自己的表现并不满意。”柴艳蓉笑着说,虽然之前模拟过多次,但在台上答题的时候,还是很紧张,手一直发抖。这次的比赛让她重新获得了汉字书写和学习的快乐,她会以此为契机将这一爱好坚持下去。

  重拾汉字书写快乐

  比赛现场,台下观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大家在主考官念完考题后在纸上作答,其认真和专注程度不亚于台上的选手。一位老人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参加比赛,但决赛他不能错过,早早就来到现场。“仓颉造字就发生在我们临汾,这里是汉字的发源地,生长于这片热土之上,我们有必要将汉字的独特魅力发扬光大。”老人笑着说,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汉字神韵的路漫长而艰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特别是过分依赖智能手机和电脑的年轻人,应该放下手机,重新拿起纸质图书认真品读,并在生活中多写多练,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

  比赛间隙,专家评审组对选手们答题情况进行了点评,还对汉字的发源、演进和书写规范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参加比赛的选手受益匪浅。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汉字书法不仅是人类所创造的最为抽象的艺术,而且是人类文明最富有想象力的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正如专家评审组在决赛现场所讲,数千年来,汉字被视作艺术品,更被看做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曾几何时,能写一手好字是一件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虽然电脑的普及,让人们拿笔写字的次数减少,但无论时代怎样嬗变,无论技术怎么革新,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不会改变。

  记者 卢凯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