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经历了寒冷的冬季后,人们终于迎来了春的气息。2月11日6时,家住博浩源的王贵生将搁置了一个冬季的山地车推出来,在汾河公园骑行两圈后,又到廉政广场锻炼了半个小时。
对于健身环境及健身器械,王贵生是赞叹不已。他在风景如画的汾河景区慢骑自行车,一边活动筋骨,一边调节呼吸。而在健身广场,他利用健身器材一会儿锻炼腿脚,一会儿锻炼臂力,忙得不亦乐乎。
王贵生今年56岁,是地地道道的临汾人。他向记者感慨道:曾几何时,市民在户外锻炼身体除了去广场外别无选择,锻炼项目也单一,想借助健身器械科学的锻炼身体,只能自掏腰包去健身房。可如今大不一样了,各类健身器械出现在各个小区里,甚至街道两侧,市民只要出门就能利用公共器械健身。
当天11时,记者从汾河公园经过时发现,在廉政广场的健身区和彩虹桥的健身区都有不少市民在锻炼,太空漫步机、骑马机、扭腰机等健身器械旁都聚满了人,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器材。一侧的篮球场上,青年人正在激烈比拼……汾河公园已成为市民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提起全民健身,在我市的大街小巷,只要有空地就有市民锻炼的身影,而借助健身器械锻炼身体,早已成为平民化的健身方式了。
“我今年75岁了,身体很好,就是因为我天天坚持锻炼。”正在时空漫步机上悠闲漫步的刘百管老人说,原先锻炼身体的地方不多,许多老人只能坐在大门口聊天、下棋,现在健身器材普及了,他们老哥几个就来到彩虹桥下的健身区锻炼身体,并且已成为了一种习惯。
以往提起健身,大家可能觉得那是城里人的事,如今在我市各乡镇里也随处可见,不少村民也享受着和城里人一样丰富多彩的生活。
11日下午,记者途经尧都区魏村镇车辐村时看到,在春日的暖阳下,许多村民们都在村文化广场锻炼身体,孩子们在旁边尽情地玩耍。
“以前每到晚上,大家都在家里看电视,晚上七八点街上几乎就没人了,自从前两年村广场修好后,老人和小孩有了锻炼的地方,特别是到了夏天,吃过晚饭后大家都会聚到这里来。”村民张女士说,现在的农村和以前大不一样,国家政策好,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崭新的健身器材,以前忙聊天,现在忙健身。
采访中,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有了这个休闲广场后,不仅锻炼身体有了好去处,而且晚饭后还能和亲朋好友一起到广场上玩乐,增进彼此的感情,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谈到公共健身区,尧都区尧庙镇杜村的赵女士对村里的文化广场竖起了大拇指,我们村是一个大村,在村南北两侧都安装了公共健身器材,村委会为了方便大家跳广场舞,还专门购置了音响等设备。”赵女士说,以前在农闲之余除了打麻将、打扑克就没有什么好的娱乐项目了,现在人们都跳广场舞,想凑齐一桌人打麻将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放眼望去,各个小区、村文化广场上各类型的公共健身器早已成为标配,有的社区及村文化广场甚至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场,人们健身也成为了常态。
记者苏亚兵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