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除夕之夜的生命救护

2017-02-21 22:55: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除夕夜的生命救护

——市第四人民医院抢救3名重度烧伤患者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1月27日22点15分,万家灯火,合家团圆,亿万人民瞩目的春晚也渐进高潮。这时,我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狄丕文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古县有3名重度烧伤患者,需要转入你们医院抢救,目前伤者正在转院途中,请做好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狄丕文赶紧把电话内容汇报给院长贾爱芹,贾爱芹要求:“倾全院之力全力以赴救人!”

  抢救争分夺秒

  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开始,狄丕文的电话一下也没有消停过。医院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成立了抢救小组,做好了抢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22点45分,准备工作就绪,由副院长狄丕文、烧伤科主任马建明、重症医学科主任令狐红霞、护理部主任张智霞等组成的应急预案抢救小组严阵以待。

  当日23点30分,从古县人民医院转来的3名重度烧伤患者到达该院。这是一家3口,38岁的母亲、16岁的女儿和11岁的儿子。让大家揪心的是,这家的男主人在转院前就因伤情过重离开了人世。时间就是生命,所有人员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有条不紊的抢救工作中。由于伤情过重,3名患者都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术、纤维支气管镜下气道灌洗进行抢救。在抢救现场,各个科室都为抢救工作开辟了绿色通道,大家都知道,多争取一秒钟的时间,就能为伤者多争取一分生还的希望。抢救现场,时间与生命赛跑,信念与病魔较量。因3名伤者的烧伤面积过大,抢救一直持续到1月28日的凌晨4点,伤者的情况才趋于平稳。忙了大半夜的医护人员顾不得喘口气,及时把3名伤者转至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护,24小时严密监护患者病情变化。

  从1月27日除夕夜的大抢救开始,许多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的年夜饭都推迟到了1月28日的下午两点。医院餐厅的工作人员把饭菜送到了抢救现场,考虑到过年,狄丕文特意给大家加了个肉菜,她抹着眼泪说:“大家在抢救室过了个年……”

  治疗精益求精

  1月28日上午,市第四人民医院下达(2017)14号文件——关于成立“古县三名烧伤患者”抢救组织的通知。通知决定,由院长贾爱芹、书记王勇担任抢救领导组组长,由烧伤科主任马建明担任抢救专家组组长,抢救领导组负责指挥、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抢救专家组负责患者救治工作。通知强调,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由烧伤整形科转入重症医学科救治,患者转入重症医学科后,烧伤整形科医师全面负责患者诊疗及各项医疗文书书写工作;重症医学科医师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配合烧伤科做好患者救治工作;呼吸科医师保证随叫随到,必要时派一名医师驻重症医学科协助救治;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护理工作,院护理部抽调10名护士、9名护士长组成阵容强大的护理队伍,为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二。院长贾爱芹、副院长狄丕文组织医务科、护理部、消化科、心内科、呼吸科、烧伤科、院感科、输血科的主任们在重症科进行了大会诊,大家认真听取了病情汇报,确定了具体详细的治疗方案。当日下午,西安西京医院的烧伤专家也应邀到达该院,在看了3名伤者的救治情况后,专家欣慰地说:“措施得当,救治及时,在我们西京医院也是如此救治的,这是我来前没有想到的……”

  守护关怀备至

  3名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医护人员一刻也没敢松心,而是更加精心地救治和护理。烧伤科、呼吸科、院感科等科室的主任每天都要进行一次会诊,制订最佳的医疗方案;考虑到11岁的小患者整天躺在病床上一动也不能动,心情难免烦躁,男护士杨维旭就和孩子拉拉家常,给孩子讲一些小英雄的故事,鼓励孩子坚强勇敢;护士长李艳红和乔静以身作则,推掉了家里的大小事,无微不至地精心护理着3名患者;院领导更是一天一个电话,询问伤者的病情,一有时间就来重症科“视察视察”。

  重症医学科主任令狐红霞欣慰地说:“3名患者来的时候几乎烧成了3个黑蛋蛋,抢救的时候,气管切开,全身插满了管子,这些天来,每当患者拔掉一个管子,我们就松一口气,看到他们逐渐好起来,我们的心情也轻松起来。”护理部主任张智霞说:“由于3名患者在抢救的时候都实施了气管切开术,所以护理工作相当有难度。有时候,要从嘴形判断伤者的需要。因为这个原因,护士们寸步不离地护理患者,护士赵凯凯都累得晕倒在厕所里了。同时,护士们还要做患者的安抚工作。3名伤者中的母亲在清醒的时刻,总是询问孩子父亲的情况,为了稳定伤者的情绪,护士们找各种托词隐瞒这个情况。她们想等伤者伤情稳定之后,找心理医生为其做这方面的心理疏导。”

  关爱真情暖人

  在全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整整19天的守护治疗,2月15日下午6点,3名烧伤患者之中的妈妈和姐姐脱离呼吸机,转入了烧伤科的抢救室,只有小男孩还留在重症监护室里。

  烧伤科主任马建明抚摩着他的头安慰道:“你看,头部取皮后的小头发都长出来了,不要着急,做个勇敢的孩子,再坚持几天,就可以出去见妈妈了。但是,不可以在心情烦躁的时候胡闹哦……”6点36分,马建明的手机响了,院长贾爱芹在电话里详细询问了3名烧伤患者当天的情况,得知已经转入烧伤科的两名患者伤情稳定,小男孩近日便可以离开重症监护室转入烧伤科进行MEEK植皮术后,贾爱芹对大家的工作进行了肯定。

  2月20日,从该院传来喜讯,在除夕夜特重度烧伤的11岁小患者,已经于2月19日从重症监护室转入烧伤科抢救室,并成功接受MEEK植皮术。

  二十多天来,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始终牵挂着3位患者的病情,医生们为他们带来流质营养品,护士们给他们送来牛奶和蛋糕,一些知情的热心市民也特意为他们送来鸡蛋、饼干……3位患者得知大家对他们的关爱后,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随着3名重度烧伤患者的一步步脱险,一步步走向康复,市第四人民医院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记者 刘 晚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