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谣言不再“任性”

2017-03-12 22:35: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传一条题为《公安提醒:六类醉驾可以免除刑事处罚》的图文消息,被网民们疯狂转发,阅读量突破10万以上。该文称,2017年1月,浙江、上海、江苏出台关于醉驾案件的最新规定,其中六类醉酒驾车情形属于情节比较轻微,可以免除刑事处罚:挪动车位型、救治病人型、睡觉休息型、隔时醉驾型、尚未驶出型、被醉驾追尾型。这条消息一时引起众网友们纷纷转发,似乎已经确信这几条“新规定”是“真的”。然而,不久,江苏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就对此明确指出,这些多为不实消息,凡是查获涉嫌醉酒驾驶的,将一律立案侦查;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一律移送起诉。

  近年来,微博、微信的悄然走红,虚拟网络世界给了不少人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也给谣言的制造和传播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少人利用网络传播谣言,发布、传播一些没有事实根据或者被歪曲的信息。事实上,很多人可能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类似的“不实消息”了。当朋友圈一些不实的消息一经转发,很多网友并没有仔细辨别真伪就积极转发,看似动动手指的“举手之劳”却恰恰传播了网络谣言,致使更多的人将谣言信以为真。好比这条“六类醉驾可免刑罚”的谣言,官方很快用事实案例逐一进行了辟谣。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里充斥着海量的信息,有的网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捕风捉影、跟风评论。

  这些网络谣言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快速传播,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网络谣言危害大,要破解网络谣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网民而言,每一位网民在享受网络上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自觉维护网络秩序,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和求证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信谣、不传谣,若发现网络谣言,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再者,对于职能部门而言,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信息发布者进行规范,明晰信息发布资格,加重对发布不实信息的公众号和个人的法律惩罚等,使打击谣言、净化网络环境有法可依,让网络谣言不再“任性”。最后,对于网络媒介而言,要主动担当起媒介职责,对新闻做好“把关”工作,让网络谣言远离我们的生活。(白洁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