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哗哗哗……一股股清凌凌的水通过防渗渠流入尧都区乔李镇乔李村村民黄小碾家的麦田。3月12日,在尧都区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浇地施肥,抢农时、抓春管的忙碌身影。
“去年秋天,播种小麦时,墒情不好,刚种上麦子就浇了一水,去年11月,冬浇了一次,虽然今年开春下了场雪,但仍缓解不了旱情。天旱了,但我们不能闲着,再等下去,这地就没有收成了。”正在麦地里等待浇灌的黄小碾一边用铁锹拢土边,一边说,他家有4亩地,每年种夏秋两季粮食。眼看着没有浇上水的小麦旱情一天天严重,和其他村民一样,黄小碾就忙起了春浇。这是自去年秋播以来,黄小碾家麦田第三次浇水。看着防渗渠里流动的水,黄小碾高兴地说:“我们能及时浇上水,这要归功于政府多年来对水利设施持续建设改造,就是天再旱,庄稼丰收也有保障!”“去年11月以来,我区降雨量仅为17.2毫米,比历史同期的21.2毫米偏少近两成,已经影响了小麦的返青生长,作物种植区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据气象部门分析,3月份尧都区天气仍将以晴为主,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今年我们负责的春浇灌溉面积约31.5万亩,涉及到全区13个乡镇270个行政村。”地垄边,尧都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段清泉向记者详细地介绍着该区春浇进展情况。
为确保小麦稳产、农民增收,该区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水管单位,早动员、早部署,充分发挥组织保障作用及职能作用,全力组织开展抗旱保浇。从2月12日起开闸放水,截至目前,已完成春浇面积15万亩,占今年春浇任务31.5万亩的47.6%,涝河、洰河、汾西三大自流灌区倾力投入抗旱保浇,全区共投入泵站25处,机井1100余眼。
去冬今春,我市有效降雨偏少、土壤失墒严重、旱情不容乐观。我市水利部门全力以赴抗旱春浇、扩浇,提前部署、科学调度、多措并举,打响了一场保冬小麦、保春耕生产的抗旱春浇扩浇攻坚战。春节过后,市水利局立即行动,把抗旱春浇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全面部署各级水利部门立即投入到抗旱春浇工作中去。各级泵站、灌区,全面启动抗旱设备,统一调配水源,尽最大努力扩大灌溉面积。他们提前组织人员对泵站提水设备进行维修、配套,对供水线路、水泵设备、灌溉渠道进行全面检修,做好春浇准备工作。在保证各县(市、区)及水利工程水库及其他水利设施安全的前提下,以抗旱春浇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种蓄、引水设施作用,千方百计增加灌溉蓄水量,为春浇活动准备水源。同时,提前督促各级水管单位抓紧对旱损、水毁的部分水利设施进行维修配套,对渠道进行维护处理,提高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率。市水利局积极组织抗旱服务队深入抗旱一线,利用小泉水、城市污水及煤矿废水等小水源,开动流动机组,大力开展抗旱扩浇;开展水利设施维修配套,为群众抗旱提供售、修、租、浇等一条龙服务,确保农村水利抗旱设施正常运行。截至3月13日,全市各级泵站、水库、机井已全部启动,共开动水利设施4000余处,累计完成春浇面积70万余亩。
记者范韶华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