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3月13日,尧都区九州花园居民李阿姨来到临钢医院普外科就诊,当日坐诊的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专家王显辉为她做了详细的诊断。李阿姨高兴地说:“年龄大了,毛病都出来了,以前去一趟市人民医院不容易,挂专家的号得花一上午时间。现在好了,出门走几步,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这是市人民医院与临钢医院组建医联体以来,我们东城百姓得到的最大福利。”
市人民医院:缩短了急救半径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
在去年底我市举办的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培训会上,市人民医院与临钢医院签署了院级医联体协议。今年2月13日上午9时,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毛崇涛、护士长张梦涛带队,120救护车开进临钢医院,这意味着120急救中心临钢医院急救站开始运转。这辆急救车将在东城24小时待命,上面配有专业的司机、医生、护士,满足东城居民的急需。
2月15日,市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进驻临钢医院指导内科工作;2月27日,市医院普外科专家团队进驻临钢医院外科进行查房指导工作。一支支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解决了疑难杂症,方便了东城百姓就诊。
市医院医联体办公室负责人陈连志告诉记者,该院首批签约45家医联体合作医院,临钢医院是其中之一。相信在市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医院的通力合作下,市医院一定会将医联体平台打造得更加完善、更加便捷,更好地为全市人民的健康服务。
东城百姓:就医有了“定心丸”
九州花园小区与临钢医院是隔一条马路的“邻居”。家住该小区的刘女士说:“我是2015年搬到东城居住的,要说这边什么都好,就是没有一家像样的医院,所以我们没敢让70多岁的老公公跟着搬过来,以防老人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可以及时在附近就医。我是今年正月十七看到120救护车开进临钢医院的,这真是太好了,这不,现在我们把老人放心地接过来了,这下可以三代同堂在一起生活了。”3月13日,家住东城吉祥花苑的范大爷一大早就来到临钢医院就诊,他说:“以前去彩虹桥西的新医院院区看个病,得从城的最东边跑到城的最西边,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个事,可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可谓困难重重。现在好了,家门口的临钢医院越来越好,我们在这里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咱东城百姓看病不发愁了,心里有了‘定心丸’。”
临钢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临钢医院创建于1958年,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自从医院改制后,流失了大量人才。与市医院签署了院级医联体协议之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临钢医院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2月22日,一堂精彩的学术讲座在该院内科举行。市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于小荣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眩晕与后循环缺血这一医疗课题,让医护人员受益匪浅。内科主任王瑛说:“听了专家的讲座,心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增加了临床治疗的信心。”临钢医院院长郎中俊欣喜地说:“从2月15日开始,每周三都有市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对我院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都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3月5日,在市医院大报告厅举办的全市胸痛疾病诊治培训暨2017年急救体系建设推进会上,市医院心脏外科又与我院签订了胸痛医联体协议,并赠送了价值不菲的医疗设备。自从市医院与临钢院组建医联体以来,临钢医院不但引进了先进的设备,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成长,为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