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帝尧陵 4000余年前人类居住地

2017-03-28 22:58: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尧陵位于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的涝河北岸,距市区35公里。墓塚高50米,周长300余米,依山傍水。祠宇依陵而建,布局紧凑,木雕精细。陵周石山悬崖,陵墓由黄土堆积而成,古柏葱郁覆盖,清流环绕而过,景色秀丽壮观。1984年中国考古研究院专家考证,陵丘属人为形成,再根据尧陵附近发现陶片推测,4000余年前人类曾在此活动居住。这与当地传说,葬尧时人们掬土成山成陵相吻合。

  尧陵祠宇建于唐之前,历代均有修葺,此次修复之前的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遗物。金太和二年(1202年)碑(已失),与献殿西石碣记载,唐初李世民破刘武周曾晋谒尧陵。唐显庆三年(658年)在重建尧庙时,重修了祠宇,并塑了唐太宗像,明清重修尧陵时撤了唐太宗塑像,替换为尧诸臣。元中统年间靖应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之命重修尧陵;明成化、弘治、嘉靖、万历、清乾隆、嘉庆、光绪、民国都曾对尧陵进行过修葺补建。明嘉靖石碑线刻陵貌图,详尽记载了当时的陵貌和建筑情况,为后世修复提供了依据。

  1960年临汾县立碑保护,1986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尧陵祠宇大门下临涝河河岸,门上为戏台,下为通道。戏台坐南向北,为祭祀时娱神酬神演出。抽掉戏台的隔板,是陵区中轴线的主要通道,非重大活动此门不开。戏台文革前西书“阳春白雪”,东书“下里巴人”,“文革”中改造,但尚留门顶抱厦,厦檐雕板中为凤头突兀,两边夔龙拱卫,线条流畅,雕刻精美。1999年国家文物专家组长罗哲文考察后,称赞不绝。戏台前由南而北依次是东西看楼,东西神库神厨。正中为木构牌坊,又称仪门。乾隆年间修建,其结构独特,成了我国现存木构牌坊的孤例。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四向挑出。牌坊正中匾额南书“平章百姓”,北书“协和万邦”。当年牌坊新落成时并无四角下的支柱,设计匠人预言,日后修缮:胜我者再加两层,不如者四角加柱相顶。

  牌坊前为陵区核心建筑献殿,明代为钦文殿,殿面阔三平间,东西各有配殿三间。献殿天花板彩绘虽近三百年,油饰仍若新出。东西山墙各镶嵌5块记事碣石。西墙最上方嵌“禅幽”二字,西边碣石记载的是祠宇沿革。东墙最上方嵌“辨是”二字,下一块碣石为“祀朱辨”,专为尧子丹朱辩护。尧传位于舜并非本意,是丹朱让贤,在尧选贤之际,出游而给舜留下取代机会,并批驳了丹朱一生放荡不羁,不听父亲的讹传。此也可作古人一家之言吧。

  出献殿上十三级台阶碑廊,内陈列明嘉靖陵貌线刻碑,亭正中竖立着万历12年秋,钦差兵巡河东副使关西栗在庭手书“古帝尧陵”四个大字的石碑。字迹文笔力雄建,庄重古朴。陵祠内中轴线之外,东西各有大院,东一座,西两座,为祠内配套建筑。

  尧陵祠宇建筑其规模大体沿袭了明代旧制,其风格为清代特色。碑碣记载和地上遗存,建祠宇当在唐以前。尧陵又称神林,谷林。《吕氏春秋·孟冬记》记载“尧葬于谷林,通树之”。树是活化石,尧庙广运殿前四棵古柏,据专家推测树龄当在1700年以上。尧陵曾有巨形古柏7株,呈北斗七星布局,称七星柏。陵顶一株,1983年《人民日报》刊发陵貌图,系于旧时照片,该树尚存,此树毁于文革期间。牌坊东西各有巨柏一株,文革期间修建舞台被毁。现仅剩一棵,属七星柏中最细一株,献殿后13台阶西侧石砌墙体边缘,有两人合抱之粗。据推断,此树与尧庙前现存古柏同龄。

  尧陵墓塚封土丘,在已知的三皇五帝陵寝中最为巍峨高大。陵宇布局紧凑,肃穆威严。而周围八景在黄土高原丘壑纵横,黄土覆盖的大背景下却风光秀丽迥异。陵北,陵之祖山是八景之首的“灵岛春荫”,巨石间遍植翠柏,即使寒冬早春,绿荫覆盖,生机勃然。“古柏凌霄”,陵前陵后,陵丘上古柏耸立,虽然巨柏现存不多,古树成荫数里之外可见苍翠如蓝;“清涝印月”陵前一湾水,水质清冽,鱼虾可数,月缺月圆之夜,山月倒映其间:“绣岭落霞”,陵南案山,状若卧虎,头、躯、尾、四肢形象宛然,当黄昏之际时有霞光起伏其间。“鹿岩瞰流”,陵东悬崖状似梅花鹿,下瞰涝河清流,遗憾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水库被毁;“玉林叠翠”,尧陵古建玉林村,青山绿树,远眺若玉树林立;“马迹苔斑”,陵东五里许,下马桩村,传说尧东巡驻地于此,石上履迹犹存;“交口烟渡”,陵在北涝河北岸,陵南有南涝河,两河于陵西交合形成渡口,此景实指陵脉之关锁。

  2007年陵区恢复、落架重修了30余座古建筑,完成了护坡、环陵道、围墙、大桥、溢水坝,陵前广场等工程项目,同时完成了陵区主要建筑的楹联,东西大殿、配殿塑像,丰富了尧陵的文化内涵。依照规划,新建了汉白玉墓表、牌坊和赤龙壁。

  尧位列上古五帝,被后世尊为“文明始祖”,誉为“国祖”。《论语》中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对帝尧的景仰屡代不废,到尧都平阳拜谒帝尧者更是络绎不绝。

    高树德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