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临汾:“看不见”的汗水 “看得见”的清洁

2017-04-09 21:33: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核心提示 今天的临汾地肥水美,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公厕如景,雕塑如画,当你用心感受那景那画时,倍感建筑精美、家乡俏丽。其实,地洁、景净、窗明,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与环卫工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和广大市民自觉维护环境息息相关。

  临汾新闻网讯 4月7日,临汾市环卫局又一次对市区环境卫生进行“地毯式”排查。千余名干部职工走上街头,对市区栏杆、雕塑、公交站牌、下水道箅子、城乡结合部无管辖地带等进行了无死角集中“大扫除”。同时,出动数台道路湿扫车、冲洗车及垃圾清运车辆进行机械作业。

  当天14时许,千余名环卫职工分所、分片对辖区及无接管区域的环境卫生开始逐一清扫。直至23时,地毯式”清扫排查工作初步完成。

  环卫职工辛勤工作流下的汗水虽“看不见”,但他们所到之处的洁净,市民“看得见”。

  雨中作业 最美街景

  当天15时许,下起了小雨,鼓楼以西街道沿线由南城环卫所与应急作业中心负责“地毯式”排查。百名职工似乎未觉下雨,依然撸起袖子擦拭栏杆,拿着扫帚处理草丛死角的污物。

  两个小时后,该街道的栏杆、公交站牌、花坛的污垢等被打扫得一干二净。此刻,一名环卫职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又用力拧干手中的抹布,将其叠成了“豆腐块”放进袋子里。他回看整洁如新的街道,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市民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是我们的责任。”南城环卫所副所长夏国良说,每个人都应争当城市美容师,为美化临汾出一份力,我们的家园就会越来越美。

  市民王青青说:环卫人最辛苦,披星戴月工作是常态,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有咱临汾的整洁形象。今天,他们在雨中工作,当属最美的移动街景。”

  清理垃圾 从不言苦

  水门街以东有一条许久未用的铁路,成了垃圾的滋生地。由于该区域存在多个遗留问题一直未解决,致使铁路沿线环境卫生一直靠周边市民自觉维护。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道两侧杂草丛生,个别住户为了一己之便随手将垃圾丢弃在铁路两侧,久而久之那里就成了垃圾带。在此次环境卫生“地毯式”排查行动中,垃圾清理运输中心和东城环卫所协同作战,共清理此处垃圾50余立方米。

  市民张先生居住在该铁路沿线,说起周边的垃圾,他皱起了眉头:在这里居住,最痛苦的就是夏天,出门是垃圾,在家开窗是垃圾味。若不是环卫职工义务清理垃圾,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不会得到改善。在此,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早完成这条铁路的交接工作,让这块无接管区域有人管辖。”据了解,从去年年底至今,环卫职工加班加点从不言苦、不言累,义务清理未接管区域小街小巷积存生活垃圾340余处,共1000余立方米,有效减少了积存垃圾带来的二次污染。

  整治环境 频放“大招”

  春暖花开时,我市建筑工地也相继开工。为了保证建筑工地按规定进行施工,市环卫局稽查大队实行“三班倒”作业,对建筑工地实行24小时监管,确保施工遗留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渣土车辆白天不允许进入市区等影响环境卫生现象的发生。同时,市环卫局还成立了应急作业中心,以防出现突发状况。

  市环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减少路面清扫带来的“二次扬尘”,机械作业中心改变作业模式,由原来的干、湿扫结合全部改成湿扫作业。并结合春季天气干燥、尘土多情况,机械作业调整作业模式,10台清洗车、12台湿扫车、6辆喷雾降尘车巡回作业,实行“人休车不停”的作业模式,每天对44条市区主次干道进行一次冲洗、三次湿扫和两次降尘作业,有效保证了市区街道的干净整洁和空气质量。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确保“环境卫生百日综合整治”取得长效,市环卫局上下齐心,根据环卫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了“三联”为方针、四定”为指导、四位一体”为管理模式的工作制度,促进我市环境卫生长效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为广大市民创造更加整洁、优美、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

  记者祁欣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