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8月,正值炎炎夏日。一个消瘦的身影出现在尧都区汾河街道办事处南庄村村委门口。
“你好,这是南庄村村委吗?”“是呀,你有什么事吗?”“我叫刘晓华,是尧都区教科局选派到咱们村的‘第一书记’。”于是,“咱们村来了个‘第一书记’”的消息很快在南庄村传开,从此刘晓华便开始了驻村工作。
“把脉问诊”促发展
进村、入户,全面掌握村情民意,这是刘晓华驻村后开展的第一项工作。他每天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谈心,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他掌握了全村的人口分布、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村情民意,了解党员和困难家庭的所想所盼,掌握了村民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难题,他将这些情况都牢记于心。
经过认真调研,刘晓华确定了“夯实基础完善设施、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化解群众生活矛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思路,制订了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各项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和谐,按照规划稳步推进。
如何增加村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是摆在刘晓华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5年10月,根据本村地理优势,在汾河办事处环境卫生工作整治的基础上,他将村垃圾场改为停车场,并配备了电焊等修车点,既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又增加了集体收入。2016年6月,村里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刘晓华与一位投资者协商,将村西南的废弃场地建成检车线,这一项目的顺利开展,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倾听民声解民忧
南庄村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且设备落后,针对这一问题,刘晓华决定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为解决村民饮水、浇地问题,他和村委会班子成员商议,铺设了一条200米的管道用于浇地,更新了部分设备,并修建1000余米的防渗渠,解决了村民饮水、浇地的问题。
2015年11月,为了给村里需要照料的老人们提供方便、多样化的服务,在刘晓华的提议下,南庄村建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 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膳食供应、休闲娱乐等多个项目,老年人每餐只需一元钱,目前全村共有35名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这里就餐。此外,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该村还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让他们在这里下象棋、看报纸、唱歌,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补齐短板强基层
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关系着整个村子的发展。为了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刘晓华完善了村内规章制度,如建立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十条措施》《加强资金管理应做到“八个及时”》等内容。另外,不断加强班子和组织建设,强化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工合作、全力发展共建的意识,形成一支乐于奉献、能干实事、有责任、有担当的“两委”班子。
同时,该村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紧抓村党支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方针政策和依法办事意识,并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一步提高班子议事决策水平和群众参政、议政能力。如今,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明显突出。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