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3月28日清晨,乍暖还寒。在市汾河文化生态景区内的廉政湖旁,水治理工作人员正用清水监测器监测湖水治理情况;桃林景观区,绿化工作人员正在施工……近日来,汾河景区管理处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号召,以“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专项治理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让汾河水质更清、城市土地更绿。
全面推进水治理,消除劣V类水体。临汾汾河文化生态景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其中绿地面积328.8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389万平方米、保洁面积63.5万平方米,共栽植苗木1200万株,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今年以来,汾河景区管理处以全覆盖、治源头、提水质为标准,投资619万元对景区内5个景观湖和河道蓄水区景观水进行治理,治理面积129.6万平方米,治理水量204万立方米。该工程分治理期和维护期两阶段实施。今年1月至3月,通过水域脱色、除臭、除藻作业,水体净化处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力度等工作,截至目前监测数据显示,汾河景区内的廉政湖、祥云湖、西沙湖共34.5万立方米的湖水水质均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V类标准。
实施水质提升工程,改善城区水环境。汾河临汾城区段为临汾市主要河道,因上游污水影响,多年运行淤积严重,经测量总淤泥量约27万立方米。河道淤积已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泄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管理处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3591万元实施水质提升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清淤和湿地建设两项,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草绿、景美”目标。据清淤项目施工负责人梁志强介绍,工程结束后将切实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汾河的水质和周边环境。同时,清理出的淤泥统一按照环保要求集中存放处理,因淤泥内有机物含量较高且无重金属污染,脱水后可做湿地建设二次利用。两项工程于4月开工,10月建设完成。
狠抓绿化提质工程,提高生态“获得感”。汾河景区大力实施绿化景观提质改造工程,在景区内新增10个景观节点。提升原有桃林、樱花景观品质,新打造精品月季和金银花景观,汾河两侧栽植萱草,打造凌霄、山荞麦花篱景观,组团栽植观赏草。景区绿地改造面积共计两万平方米,花卉植被11729余株。在景区城区段208万平方米范围内施农家肥共计1100余方,进一步改良土壤、增强肥力,给植物生长提供所需养分,从而增强苗木的景观效果。景区绿化负责人卫一衡介绍道,通过这次提质改造,我们在景观立体化、视觉效果丰富上大做文章,利用植物造景,将乔、灌、花、草等植物合理配置,形成一幅有视觉冲击力的山水画。据专家测算,汾河景区每日释放氧气196吨、消耗二氧化硫538公斤、吸收粉尘50吨,已成为临汾的城市绿肺。
管理处负责人吴勇说:“汾河景区极大地提升了临汾环境品质,为城市新增绿地8778亩、新增水面4017亩,市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了1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将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再发力,全面开展水体、土壤、绿化综合治理,切实把汾河景区打造成百姓称赞的民心工程。”(康大栋 肖卉)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