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亓随成:忆往昔峥嵘岁月 唯有坚毅与自豪

2017-04-17 19:05: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市区南禅寺巷有一位86岁的老人叫亓随成,他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61军的一名战士,当时第18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就是著名的徐向前元帅。现已耄耋之年的亓随成老人,患病多年腿脚不便,但是一谈起当年的军旅生涯,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随即露出坚毅和自豪的表情。

  苦涩的儿时记忆

  亓随成老人回忆起小时候的过往,留下的是不想触及的伤痛。1932年,亓随成出生在一个穷困潦倒的村庄,由于父亲不慎吸上大烟,导致家徒四壁,父亲把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去世,母亲而后改嫁到其他村,只剩下他和姐姐相依为命。因为穷,他和姐姐被卖到翼城县北冶村,这家人待他们姐弟俩还不错。七岁时,亓随成就要割草、喂猪、扫地、拾柴。那时,他衣服破破烂烂,头发很长,穿的鞋都露着脚趾头。

  还是因为穷,这家人又将姐弟俩卖到冶南村的一个老人家里,这个老人待他俩视为己出。生活了近两年,但好景不长,老人撒手人寰,姐弟俩又变得无依无靠。

  那年亓随成11岁,姐姐14岁,终于有家人愿意收留姐姐做童养媳,亓随成也跟随姐姐生活在那户人家。以为有了好日子,可是每天却要看着这家人的脸色而苟活,改嫁的母亲终于不忍心将他接走。生活在母亲后改嫁的这个家庭里,人口众多,日子过得也不舒心。

  就这么凑合了一年,亓随成听说姐姐搬去了临汾居住,于是年仅12岁的他徒步从翼城走到临汾去寻找姐姐。到了临汾,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有口饭吃,亓随成就心满意足了。看着同龄人都去上学,他也渴望也羡慕,但是只能默默地日复一日地挑水、扫地、洗碗、做饭。

  七年的从军生涯

  1948年,临汾解放战役爆发,亓随成跟一些老百姓被解放军统一安置到尧庙。战役胜利后,却没人将他接回家,他悲伤不已,当他看见解放军时心里又燃起了一丝希望。亓随成毅然要参加解放军,那年他15岁。部队因为他年纪太小不肯接收,于是,他将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道出,表达了想要跟着解放军走的决心,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亓随成跟随部队参加了太原战役、晋中战役,然后一路南下到了四川。他们翻越大巴山主峰天池子,解放南江、通江、苍溪、巴中、梓潼、仪陇等10座县城。随后,第61军奉命执行剿匪任务。在此期间,亓随成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他年纪小又没有文化,被部队培养成为一名号兵,其主要职责就是吹军号。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亓随成跟随部队从重庆坐船到武汉,又从武汉坐大卡车到丹东。到达丹东之后,为了第一时间奔赴战场而不被敌人所发现,战士们在黑夜时分悄悄渡过鸭绿江到了朝鲜的新义州。

  亓随成老人描述:战场上全是大炮,十几架飞机一刹那就从我们的头顶上呼啸而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炸弹朝我们飞了过来,我们团伤亡惨重,1000来人就剩下100多人,我也深受重伤,一个炸开的弹片打在我的后背上,当时就不省人事了,救援的战友将我撤离到后方医院,到现在我背上还有两个弹坑。”当时,亓随成身负重伤还起了一身的水痘,怕前线的战士被传染,领导就不让他再奔赴战场,直接撤到丹东医院疗伤,后又被撤回到军部所在地重庆江津县。直到1954年,亓随成转业回到临汾工作,从军生涯历时七年零两个月。

  86岁仍按时交党费

  如今的亓随成老人,已是疾病缠身,没有了行动能力,但当年从军的日子却留给他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的就是,在没有水的时候为了生存喝自己的尿,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床,睡战壕是家常便饭。那时候的日子很苦,但依然有激情。”回乡参加工作后,亓随成依然以当兵时的状态要求自己,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有一年去黑龙江出差,他的双腿冻坏了,导致现在双腿不能走路。离休这么多年,有着69年党龄的他准确地记着交党费的时间,每到交党费的日子,他就催促着老伴去交。每到快交党费的时候,一天总要提醒好几次,生怕我忘记了。他老说,当年没有党教育他、没有人民军队收留他,他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只要他在一天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必须按时上交党费。”亓随成的老伴卫翠香告诉记者。

  记者 张甜甜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