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景喜平:上门问诊 60余户签约家庭的守护神

2017-05-10 09:47: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神”

——尧都区贾得乡七里村家庭医生景喜平上门服务的故事

  临汾新闻网讯 对大多数人来说,“家庭医生”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从今年2月份起,我市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六个一”活动,签约服务内容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综合服务,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日前,记者赴尧都区贾得乡七里村采访了一位家庭医生景喜平,近距离了解到了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村民的故事。

景喜平上门为签约村民服务。

  出诊 爱心满满

  5月7日,记者又一次走进尧都区贾得乡七里村卫生所,与出诊的村医景喜平走了一个照面。记者打招呼说:“已经是下午5点钟的光景了,还出诊呢?”景喜平说:“今天必须去 一趟,后天我得去北京学习十来天,再不去就没有时间了。”

    七里村有200多户居民,目前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有60余户。景喜平要去的是本村的签约居民赵明良家。上午的时候,赵明良的妻子李香玲打来电话,说赵明良感觉这几天头有点晕,怀疑血压高,让景喜平抽空去给他量量血压和血糖。景喜平骑的电动车在村路上拐了几个弯,就来到了赵明良的家门口,却见“铁将军”把着门。邻居说,赵明良老两口去猪场了。景喜平掉转车头就向村西边的猪场走去,一路走一路对记者介绍赵明良夫妇俩的情况。这老两口尽管60多岁了,却闲不住,在村子西头自家的承包地里投资建了一个猪场,养了八十多头猪,今年猪肉价格不错,买卖火爆爆的。还没到猪场,记者先闻到了“猪”的味道,赵明良老两口正在不远处的麦地里给猪拔野草,看见景喜平到来,远远地过来打招呼。

  看护猪场的3只大狼狗叫得很凶,景喜平一边说最怕狗一边硬着头皮往进走。她的出诊包里带着血压计和血糖仪,一番娴熟操作后,血压和餐后血糖的指数都测了出来,“是有点高,血压100/130;餐后血糖9.8。”她一边说一边从药箱里拿出阿司匹林、二甲双胍、脑立清等药来,给老夫妇俩详细讲解了服用事项。

  记者离开的时候,景喜平对老两口说:“我去北京学习十来天就回来,等我回来后,再过来给你测一测,应该是都能降下去一些的。”老两口乐呵呵地连声说好。

  签约 实惠多多

  贾得乡七里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了60余户人群,这60余户人群囊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精神病在家康复者、晚期肿瘤维持治疗的患者、长期卧床者以及其他有签约服务需求的居民。签约服务无疑给居民带来了实惠。村民亢奴亲的公公84岁了,属于需要照顾的签约服务老年人。就在景喜平上门为老人服务的时候,亢奴亲在健康体检中也查出患有高血压,景喜平也赶忙为她设计了一套医疗方案,做到了防患于未然。亢奴亲庆幸地说:“多亏了签约医生服务,让我和我的家人又多了一道健康保护屏障。”

  提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档事,七里村村民赵东强连连竖大拇指:“我的大女儿赵玉诺是2006年出生的,那时候还没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一说,所以孩子小时候可以说是稀里糊涂地长,一有点儿头疼脑热就抱起孩子盲目地看,看到哪儿是哪儿,市里边哪个医院都看过。我二女儿赵玉婧就赶上了好时候,家庭医生每月上门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看孩子的发育是否正常,叮嘱我们按时注射各类疫苗。孩子消化不好的时候,家庭医生还会及时给孩子推拿。我发现,孩子的许多病都被家庭医生杜绝在萌芽状态。我寻思着,这就是电视里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是从治病向‘前兆治病’的转变吧。”

  覆盖 任重道远

  采访中,市卫计委基层卫生科科长陈焊宏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我市去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方案》,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力求突破,科学设置了签约服务内容、范围和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省里的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医疗资源、服务能力等差异较大,签约服务进展存在地区、城乡、服务不平衡问题。我市从2月10日—8月31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六个一”活动,确保2017年为30%以上城乡居民、60%以上重点人群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