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名家授课 为书法爱好者指点迷津

2017-05-11 21:44: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李静)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学习书法不单是学习写字,更是一种文化修养的积累和提升。5月11日上午,第七期书法公益培训在市文联活动室准时开讲,众多书法爱好者蜂拥而至,聆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协副主席王建魁主讲楷书的演变与发展及如何写好这一书体。

  王建魁有着精湛的传统功力和非功利的审美态度,他对待书法艺术热情、执著、坦然、洒脱。无论哪一路风格,他皆能做到笔下生风、惟妙惟肖,其作品多次荣获重量级大奖。

  能与名家面对面,书法爱好者争相拿出自己的楷书作品,希望王建魁给予指点。王建魁从学员作品入手,分析不同学员在不同学习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由此延伸至楷书在三个重要时期所呈现的特点,帮助学员加深理解和把握楷书的艺态及其流变,找准练习楷书的关键。

  “我在练习楷书时,常常觉得手中的笔不听使唤,写起字来不够流畅。”在互动环节,一位初学者道出心中的困惑。王建魁从最基本的握笔姿势和书写笔画开始,手把手教授这名初学者,同时强调每位学员都应熟悉自己手中的“武器”,将所用毛笔的材质和软硬程度作为下笔的依据,把握每个字的特点和运笔。

  “有些学员的临摹作品,猛地一看和原帖很像,仔细一看却发现少了‘魂’。”随即,王建魁重点讲解了临摹碑帖的关键,“读帖时需要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习字环节中,许多初学者迫不及待地追问王建魁,根据自己练习的程度,何时才能出师。对此,王建魁严肃地指出:学习书法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习字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反复临摹、按图索骥,要专心静思、意在笔前,始终拥有静心、恒心、自信心。”对于学员而言,这堂课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书法爱好者李宏斌从事书法创作20余年,但他始终保持着初学者的心态。他有感而发:每期的主讲人都称得是大家,能零距离与他们交流实属不易,所以倍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

  每位老师各有所长,都有独特的体验和独到的见解,让我能根据自己的欠缺和短板进行知识补充,把他人的间接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直接经验。”由市文联、市书协联手打造的书法公益培训,每周四准时开讲,不设门槛、不收取任何费用,给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与名家交流、沟通的平台。

  市文联主席李青萍表示:“书法公益培训已开展七期,备受市民们的关注和喜爱。这一公益活动将持续进行,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为我市书法艺术增添新鲜血液和活力。”


  我市40位中小学骨干教师 感受书法体悟教学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郭秀婷)5月10日,由临汾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书协山西省书法考级中心临汾基地开展的临汾市第二期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落幕。此次培训为期3天,来自我市17个县(市、区)的40多位中小学教师汇聚一堂,聆听了多位书法专家的经验,并探讨了书法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

  培训中,山西师范大学书法系教师曹亚彬、尧都区书法家协会杨冯虎等多位书法专家从碑帖学、篆刻、小学书法教学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讲解、分析,使参训者深切感悟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到了书法艺术的相关知识,体会到书法教学的不同理念。洪洞山焦中学教师张蕾感触颇深,她说:3天的学习时间很短暂,但我从中懂得了碑贴学的知识,学会了篆刻艺术的技法,掌握了书法教学的技巧,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很实用。”此次培训旨在弘扬中国书法传统艺术,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提升和教学交流平台,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书写、书法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有效解决当前中小学校书法师资短缺和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同时推动书法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课表,让更多的学生喜爱书法,传承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