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初秋时节,硕果飘香。日前,记者走进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村美民乐、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美景:通村道路宽阔平坦、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农家小院连线成网、村容村貌整洁如画、老幼妇孺怡然自乐,“清洁供暖、造福子孙”“中节能煤改电项目打造王曲最美乡村”……房前屋后的清洁能源宣传标语格外引人注目。
王曲村地处尧都区北大门、吴村镇南部,全村辖7个居民小组、536户2580口人,这里是尧都区第一个“煤改电”示范项目村。今年以来,为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一城三区”清洁取暖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该村率先淘汰燃煤小锅炉,放弃沿用百余年的散煤采暖,全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清洁取暖改造。该村有电磁感应采暖炉、太阳能储热电暖气、空气源热泵等多种“煤改电”设备供村民选择。
范马兴家是王曲村第一批安装“煤改电”清洁供暖设备的试点,他家装的是8千瓦的电磁感应采暖炉,总共花了不到6000元,政府还补贴了5000元,之前的旧锅炉回收又卖了1000元,这样算下来等于一分钱也没花。
用电锅炉采暖,一冬天得多少电费?作为村里第一批安装电锅炉的用户,57岁的范马兴和许多村民一样有顾虑。但是,经过施工人员详细介绍后,他和大伙儿打消了心中的疑虑,积极参与到“煤改电”项目中。
“这种电锅炉可享受政府的峰谷电价优惠政策,在每晚23时至次日7时,每度电费为0.9元。根据相关政策,省、市补贴电价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电锅炉在峰谷段使用,每度电只需付0.09元,晚上8个小时足够将储热箱加热到预定温度。”范马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家原先用燃煤锅炉的时候,每吨煤炭620元,一个采暖季得使用5吨多煤,花费3000多元。如今,根据数据来看,一台8千瓦的电锅炉从23时工作至次日7时,按照每小时0.72元计算,8个小时就是5.76元,储热箱如果温度不够的话,白天按照正常电价运行2个小时,按照每度电0.477元来计算,就是7.6元,这样一昼夜下来就是13.36元的电费。一个采暖季120天,大约花费1600元。这样算下来,比烧煤的价格便宜将近一半。而且“煤改电”后既清洁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说起今冬的供暖,范马兴满怀期待:“这下冬天可美了,能过一个干净而温暖的冬天,再也不用又脏又累地拉炭、掏煤灰了,干净了自己,也保护了环境,政府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与范马兴家不同的是,村民范威虎家里不但安装了电暖炉,还加装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范威虎家的院子干净明亮,屋顶上一排深蓝色光伏电池板熠熠生辉。热情好客的范威虎邀请记者参观他家新装的清洁取暖设备。
“之前在新闻上就看到过‘煤改电’项目介绍,电锅炉是一种清洁的采暖设备,没想到自己所在的村会成为第一批‘煤改电’示范村,所以,我就第一个报名安装了。”范威虎高兴地说,冬天天气晴好阳光充足时,6千瓦光伏电池板把热量收集在储热装置,就可以取暖;遇到雨雪阴天时,电锅炉会继续工作,提供热量。
目前,该村“煤改电”项目一期已安装完成102户,二期200余户即将启动,整村“煤改电”如火如荼。为了积极推进清洁供暖工作,连日来,国家电网临汾供电公司开始对王曲村原有供电线路进行升级改造,更换电杆、导线,新增400KVA变压器13台,促进“煤改电”工程顺利实施,提升该村电气化水平。
今年以来,尧都区扎实开展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优先发展集中供热,重点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并以其他方式为补充,多措并举,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已经形成了全面开花、有序推进的态势。
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该区以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实施主体,列计划、定目标,确保2018年完成对平川11个乡镇(含汾河办事处)和城区8个街道办事处的清洁取暖改造,改造完成后,将让97994户、34.3万人的生活切实得到改善。
尧都区清洁取暖“煤改电”工程项目涉及11个行政村,1个试点村,2个试点小区,5292户,面积97.5583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开工3个行政村、2个试点小区,开工率为35.7%,分别为吴村镇王曲村、乔李镇南麻村、县底镇涧头村、刘村镇刘西村刘西新村小区、段店乡康庄村康庄园林小区,共计1954户,34.5383万平方米。
尧都区住建局局长王洪锁表示,随着“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的投入使用,市区155平方公里规划区基本实现“无煤化”,使用清洁能源,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