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尧都区十分重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科学规划、集约管理、部门联动,稳步推进东城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使原来破旧的东城焕然一新。
绿色环保,服务民生,建设生态和谐新区。尧都区东城老工业区占地1304平方千米,人口96.5万人。由于历史原因,在这片狭窄的土地上,曾经矗立着钢铁公司、造纸厂、纺织厂等传统企业,设施设备落后,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严重,给全区乃至全市造成了不良影响。该区突出“宜居宜业新城区”的定位以及“产业提升、功能梳理、形象塑造、文化复兴”的功能布局,先后关停了区域内的临汾钢铁公司的所有高炉、炼钢炉和焦炉等生产设施;投资38亿余元,建成了涝洰河生态公园、尧都公园、东辰公园;建成了解放路学校、职业中学、人民医院等,体育馆正在建设中。通过一系列大力度的搬迁改造工作,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区域功能得以优化,为百姓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休闲环境。
规划科学,特色突出,工程得以稳步推进。他们对老工业区的交通道路规划提出“五纵五横”的路网设计方案,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外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在内的更加完善的城市路网系统。为方便居民休闲娱乐,他们打造了涝洰河生态公园、带状公园,构建了城市交通慢行体系,按照“绿色+街道”的模式,配建了涝洰河生态廊道、带状公园、城市专用绿道,在景观生态绿地设置慢行绿道通廊,在商业和公共活动中心,以绿色为主题建设慢行步道。使城区交通便利有序,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聚焦经济,贴近民生,项目储备丰富多样。该区积极储备新项目,迄今已收储搬迁改造项目83个,总投资386.33亿元。其中,原有企业搬迁改造类项目5个,包括临汾宝珠制药有限公司GMP项目、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GMP项目、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等,总投资115.5亿元;新兴产业培育项目13个,包括钢铁主题公园、城市中央公园、滨水金融中心等项目,投资75亿元;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2个,即文化创意公园、工业遗址公园,投资2.1亿元。
集约管理,内涵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该区按照“大园区承载、大产业支撑、大招商开路”的思路和“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中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该区启动实施了占地40.4平方公里的贾得工业园区,促进尧都工业规模化、集群化;投资16.9亿元,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变电站、供水厂、给排水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吸引力;投资2.09亿元的北斗导航项目正在建设,投资20亿元的金凤科技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已签约落地,投资900亿元的黑猫清洁能源、古冶新能源等多家高新企业项目已经签约,即将落地。到2020年,预计园区年产值将达2000亿元以上。
部门联动,齐心协力,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几年来,他们用足用活各项搬迁改造的政策,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把握好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时机,共为7个项目争取回上级资金2.61亿元。通过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加快市场化融资步伐,以城投、汾东、博达、稷王等公司为平台,与尧都农商行、北京首创等企业合作,设立了工业园区产业基金和创投基金,积极采取企业债券、PPP、政策性贷款等模式,吸引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建设。目前,已发行企业债券27亿元,政策性贷款43亿元,5.5亿元的创投基金已经获批,有效保证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涝洰河生态治理工程等项目的顺利实施。
统筹协调,积极筹备,加快经济转型步伐。该区坚持抓好大项目、推进大工程,通过协调推进一批、快速启动一批、积极筹备一批,今年上半年,召开了全区重点项目推进会,对华夏国际商贸城等58个重点项目进行协调推进。
目前,他们正加大工作力度,奋力推进老工业区转型升级。在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精密铸造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推进园区建设上,加快现代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启动10项园区内基础配套项目,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项目入园,早日实现老工业区建设目标,建设实力、创新、魅力、幸福、清风的新尧都。(王淑燕 郭永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