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郝海军)1月13日,尧都区土门镇李仵村锣鼓阵阵,时而如蜻蜓点水、细雨扶竹,时而爆瀑如雷、震慑心魂,时而又如柔雨绵绵、如丝如滑……在临汾锣鼓文化产业园开园暨锣鼓培训基地揭牌仪式上,来自尧都区、洪洞等地的7支锣鼓队前来助兴,祝愿我市的锣鼓人才越来越多。
临汾人称锣鼓之乡,2006年,临汾市推选的晋南威风锣鼓便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故称“威风锣鼓”。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集会游行,民间便会敲响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威风锣鼓古朴典雅、纯正健美,蕴藏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是我国鼓乐的经典,具有形态、音响、乐曲、表演四方面的美学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不同时代鼓乐艺术的精华,终于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粗犷豪放、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鼓”。
在此次开园仪式上,尧都区贾得乡的威风锣鼓队,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个队员只有8岁,他叫孙浩岐,这个队伍里还有他的爷爷、父亲和姑姑,可谓祖孙三代齐上阵。其爷爷孙永喜说,孩子从3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锣鼓,而且特别喜欢,后来在学校里经常带队表演,让他们很是骄傲。
省锣鼓艺术家协会临汾工作站相关负责人说,近些年来,通过挖掘和推进,我市的威风锣鼓艺术已经普及到全国400余座城市,人数达到10万余人,大大提升了威风锣鼓在全国的知名度。
临汾锣鼓文化产业园今后将会更好地发展和弘扬威风锣鼓精神,把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让锣鼓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