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0年前,我们的父辈在徐向前副司令员的指挥下,用坑道爆破的‘土行孙’战术,攻破了历史上从未攻破过的‘卧牛城’。当年,徐帅就是在这里向8纵的3个旅下达作战命令的。”5月18日,60余名“临汾旅”子弟怀揣对临汾的热爱和父辈的故地情结,来到尧都区大阳镇东堡村寻访临汾战役指挥部。
拨开历史的烟云,临汾旅”子弟走进历史的长廊,那些逝去的历史画面仿佛浮现在眼前。1948年春,徐向前元帅由后方来到临汾前线,一直到临汾战役作战总结后才离开。前后两个多月,他一直驻扎在东堡村的杨生光家。
当年,徐帅在杨家老院栽下的一株槐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东堡村村民亲切地称之为“元帅槐”。院中有一座石碑,上书:一九四八年,阳光三月间。人民解放军开始攻坚战,七十二昼夜,敌军全被歼。活捉梁培璜,临汾重见天。
元帅徐向前,指挥攻坚战。日理天大事,抽空把树栽。六十五年后,小树成参天。牢记植树事,誓愿代代传。”“我爷爷杨生光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汾东支队的战士,后来归属到8纵23旅,做后勤工作,他见证了这段历史并用文字记载。”杨生光的后人杨遆峰说,爷爷亲自撰文刻碑,以示纪念,不仅让后人记住杨家院落那段往事,还希望后人能继承和发扬“临汾旅”精神。
在杨遆峰的带领下,临汾旅”子弟依次参观了指挥部前院的南房和东房。他介绍:过去,徐帅就住在南房。我爷爷和村里的老人还记得,1948年5月18日,清晨5时许,徐帅敲开房门告诉大家,临汾解放了。
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70年前,徐帅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攻克临汾。”临汾旅”政委肖新春的儿子肖宏伟不禁感叹,对于临汾战役的重大意义,毛泽东主席在战役结束后不久就有论断:徐向前同志指挥之临汾作战,我以9个旅(其中只有两个旅有攻城经验)攻敌两个正规旅及其他杂部共约两万人,费去72天时间,付出一万五千人的伤亡,终于攻克。我军9个旅(约7万人)都取得攻城经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大胜利。临汾阵地是很坚固的,敌人非常顽强,敌我两军攻防之主要方法是地道斗争,我军用多数地道进攻,敌军亦用多数地道破坏我之地道,双方都随时总结经验,结果我用地道下之地道获胜。”“临汾旅”旅长黄定基的女儿黄晋蓉随即有感而发:临汾战役诞生了‘光荣的临汾旅’,产生了攻坚精神,取得了城市攻坚的宝贵经验,获得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称赞。我们作为‘临汾旅’的后代,今天来到这里就是来这片父辈曾经战斗过的热土看看,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继续发扬攻坚精神。”血脉的传承,亲情的延续让“临汾旅”子弟相聚,他们追寻父辈们的战斗足迹,向曾经参加过临汾战役的英雄们致敬。
记者李静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