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退休同事 助力旅发大会

八旬老人放歌西安城

2018-06-27 20:51: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当全市各行各业为全省旅发大会在临汾召开鼓劲助力时,在陕西西安,一位年逾八旬的洪洞老人刘北锁,创作歌词,找人作曲,联系退休同事组成合唱团,聘请专业老师辅导,并于近日在西安市的一家俱乐部演唱了《女娲伏犧之歌》,助力山西省旅发大会在家乡临汾举办。

    “用歌曲赞美养育自己的故乡,用歌声唱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人关注大槐树的历史,了解帝尧古都的文化。”刘北锁这样说。

    演出开始前,在演出现场的大楼外,刘北锁请人悬挂了“助力2018年‘山西省旅发大会’”的标语,红色的标语两侧是刘北锁精心撰写的一副对联,对联的内容正是家乡千百年来流传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故事传说。当有人询问时,他就当起了专职解说员,话语中满是浓浓的乡愁。

    对联的上联是“伏犧观天察地服牛乘马创八卦元代国庙在洪洞伏牛”,下联是“女娲御灾抗患创新万物始嫁娶千年正陵置赵城侯村”。

    作为中国的神话人物,女娲与伏羲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是三皇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流传千古。

    《太平寰宇记》记载:女娲墓,在赵简子城东南五里,高二丈。《大清一统志·霍州直隶州》记载:娲皇陵,在赵城县东南一里。史料记载的地方,正是刘北锁的家乡洪洞县赵城镇侯村。

    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但刘北锁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和挖掘家乡历史的奔波中,从西安到赵城,一有新发现,他就多方电话咨询,或是两地奔波。多年来,他整理女娲陵碑刻文字,整理碑刻拓片,查阅历史文献,寻访专家论证,积极为家乡临汾的历史文化鼓与呼。

    “侯村不仅有女娲陵,而且离侯村不远的明姜镇伏牛村还有伏犧庙,这首歌词中所用的犧字就是用了伏牛村1234年出土的‘犧皇庙记’碑刻中的犧字。”刘北锁介绍,家乡临汾的历史文化非常厚重,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挖掘,进一步发扬光大,我虽然上了年纪,但依然会不遗余力地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乡的历史文化不仅属于家乡人民,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提到家乡历史时,刘北锁这样介绍,当我有了把家乡历史文化作词、作曲并组织退休同事进行演唱的想法后,得到了大家的鼎力支持,我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助力我的家乡临汾举办山西省旅发大会。”《女娲伏犧之歌》这首歌的歌词是刘北锁与春水先生共同创作,歌词中不仅写出了女娲、伏羲的功德,还有众多临汾地域名称的词语,霍山脚下,这里有耿壁遗址……”平阳赵城,这里有女娲正庙……”五千多年的文明从这里生根,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

    歌词中倾注了刘北锁许多心血,演唱的时候,他还是领唱,心中非常激动,为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而骄傲和自豪。”“希望家乡人民和游子共同关注临汾,弘扬家乡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热爱家乡、回报家乡。”刘北锁说,希望2018山西省旅发大会在临汾的成功举办,让更多的人投资家乡文化产业,让更多人到临汾寻根祭祖、投资兴业,深入挖掘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