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月28日,尧都区市民郭雷英向记者诉说了她多年的心事,希望通过本报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年届不惑欲寻亲
郭雷英,尧都区尧庙镇杜村人,今年40岁,11岁时,我就知道自己是被抱养的,那时,村里人在背后说我不是亲生的,我不敢直接问爸妈,就悄悄问邻居,可他们什么也不说。之后,我一直怕父母多心,就把这件事压在心底,没有再提起。”说到自己的身世与经历,郭雷英说:我有4个哥哥,养父母就是希望有个女儿,所以托人抱养了我。小时候养父跟我很亲,经常给我买零食。”初中辍学后的郭雷英打过很多零工,包过糖块、做过冰糕、卖过衣服、当过服务员,甚至还在砖窑干过苦力……1999年,她遇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两人喜结良缘,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有了两个可爱的男孩。
然而,已有两个孩子的郭雷英多年来心里始终放不下一件事:我的亲生父母究竟在哪里?他们当年为什么不要我了?他们如今身体可好?……”那种来自血缘深处割舍不断的牵挂让郭雷英日夜不安。
日积月累,这种情愫越积越浓,去年冬天,她忍不住在央视《等着我》栏目报名,希望央视能帮她圆梦。“阳泉一位寻亲志愿者看到我在网上的留言后,专程赶来临汾帮我。
据养父说,当年,他对一位工友说过自己想抱一个女孩的心事,工友又对他的母亲说了此事,工友的母亲从一位医院的大夫手里抱回来一个刚刚出生几天的女婴。”
线索已断继续寻
郭雷英的养母已于2014年腊月去世,养父今年84岁高龄,很支持女儿寻找亲生父母,尽管郭雷英还是不好意思与父亲直接谈论这个话题,但老人还是坦诚地说了当年抱养女儿的经过,并提供了工友郝师傅的电话。
7月29日,记者联系了郭雷英养父当年的工友郝师傅,他说:我母亲曾经在蔬菜公司第一门市部卖豆腐,的确是她经手了这件事。当年那位大夫也是好心帮忙,但母亲已经不在人世,我实在不知道当年那位大夫是谁。”郝师傅对此表示遗憾:如果早十几年说这事就好了。”当年抱养女婴时是否还有小被褥、奶瓶、书信等其他物证?郭雷英养父回忆,当年他抱孩子时,亲生父母不曾为孩子准备一丝一缕,小被褥都是他带去的,他从郝师傅母亲的手里抱过孩子就回家了,过程很简单,只记得那天是1979年的1月3日,后来就以这天为生日给郭雷英上了户口,她真实的生日应该再往前推几天,但具体是哪天不清楚。
随后,记者联系到当年医院的一位助产士,她说:当年接生的大夫已经去世。”于是,这条线索也断了。
从1978年到2018年,时隔40年,当年的医院不仅早就更名,地址也已变迁,儿科的大夫、护士早就告老退休,有的已经作古;工友的母亲也已不在人世,郭雷英的生身父母是否还能想起曾经有过一个女儿?是否牵挂她过得可好?郭雷英寻找亲生父母的心愿还能完成吗?市民若有知情者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8035734110。
记者韩晓芳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