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建设社区推进“15分钟便民服务圈”侧记

2019-01-15 09:09: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时值深冬,气温骤降,寒意正浓。1月10日,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建设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志愿者们走进辖区企业,为企业员工和周边群众进行便民服务。一年来,该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共组织志愿者进行义诊、义剪、义修等志愿服务139次,受到辖区企业和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赵文菊说:“以前社区管理多、服务少,坐等上门服务多、主动沉下去服务少,着眼全体居民普遍性服务多、针对不同群体个性化服务少的‘三多三少’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区服务,为此,我们打破传统观念,重新整合资源,于2014年开始着力打造服务辖区居民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

  “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建设服务完善、生活便利、关系和谐、平安有序社区为目标,以“快捷、精准、高效”服务为原则,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党建为统领,着眼居民购物、看病、家政、中介、维修等日常需求合理布局,与辖区服务组织签订优质服务承诺书,确保居民在15分钟内享受到满意服务;着眼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缺损以及突发事件等应急需求,把党员和社工下沉到网格中,确保居民应急需求在15分钟内得到快速回应;着眼社区孤寡、残疾等特殊群体和一些特殊服务需求,打造专职服务团队,确保特殊群体15分钟内得到专门服务。

  手拉手便民服务

  社区辖区内有3个企业单位——好运来礼品公司、德美印业、东风雪铁龙;门店则有336家。

  以往辖区服务组织、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居民褒贬不一,有的新入住居民小病找不到诊所、维修找不到地方,建设社区围绕居民购物、看病、家政、中介、维修等最基本的日常需求,引导辖区服务组织共同开展“手拉手便民服务”行动。

  年初签订优质服务承诺。把辖区各单位、各相关服务组织召集起来召开座谈会,研究制定各社会单位公益服务项目,让服务组织签订放心服务承诺书,并将各个服务项目制成便民服务爱心小卡片,分发给辖区新入住住户,方便居民可以及时找到就近的超市、诊所、药店等。仅2017年,发放的便民服务爱心小卡片就超过9000张、每周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发送最新便民服务信息累计达75条。

  年中强化培训互动。社区利用每月一次的“道德大讲堂”,有计划地把辖区单位和服务组织吸收进来听课,向他们传输公平买卖、优质经营等课程;社区党组织把每月一次的“党日活动+”服务拓展到辖区单位和服务组织,共同进行公益劳动、擦小广告等活动,不断提升辖区单位和服务组织社区共建主人翁意识。

  年底开展民意调查反馈。通过组织党员、居民填写调查问卷或抽样调查的形式,形成《意见反馈卡》。“手拉手便民服务”行动,对居民而言,在15分钟之内可得到满意优质的日常服务;对辖区单位和服务组织而言,进行了业务宣传,提高了知名度,增加了业务量,所以得到了双方的积极呼应。涌现出如好运来礼品公司、梁三理发一批踊跃参与单位和个人,好运来公司、东风雪铁龙企业、德美印业逢年过节都要拿出资金开展慰问活动。

  网格化精细管理

  2013年,尧都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建设社区积极顺应居民服务需求,依托网格化管理,将整个社区划分成7个网格,把服务区域定在网格中,把服务人员下沉到网格中,把服务事项解决在网格中。

  社区服务种类繁多,但对于群众的应急需求,包括社区公益设施,如井盖丢了、路灯坏了等,家庭剧烈矛盾纠纷,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网格员或志愿者必须1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协调解决。

  网格长或网格员接到应急信息以后,要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15分钟之内到达现场、必须拍照并附事件简要过程、必须做出应对措施、必须跟进事件解决过程。建立了服务质量评价制度,由社区负责了解网格服务人员的服务效果;定期测评制度,对网格员的服务成效进行测评;意见反馈处置制度,民调和测评结果及时反馈,对群众不满意的坚决予以调整。2017年,社区7个网格服务人员共开展应急服务721次,成功率达95.2%。

  常态化志愿服务

  针对包括孤寡老人、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建设社区全部建立了信息库,登记在册,除定期看望帮助外,诸如购买、理发,身体不适及其他需求,社区志愿者都会在15分钟之内把服务无偿送上门。

  梁三是辖区一名理发师,只要年老或有残疾行动不便的老人有需求,他都会赶过去免费理发,到后来干脆每月定期给几位老人理发。

  建设社区在服务调研中发现,居民的磨刀、修剪、修伞、配钥匙等需求常常找不到相关师傅,建设社区在辖区或就近寻访艺人匠人,把他们的姓名、手艺特长制成爱心卡片,随时发给有需要的居民。有时,也把这些艺人匠人集中起来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有的还成为服务志愿者。

  今年53岁的乔陆平是一名残疾人,家住供销机械厂小区。因行动不便,曾有志愿者多次登门为他理发、量血压等,后来,他也申请加入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他的钳工、电工、焊工等样样精通,社区里谁家的热水壶、电磁炉坏了,拿过去一会儿就能修好,且从不收居民一分钱。

  经过5年实践,集共驻共建、网格管理和志愿服务于一身的“15分钟便民服务圈”,逐步成为集商务服务、日常服务、公益服务“三位一体”社区服务平台,形成社区、服务组织、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服务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快捷精准高效’服务宗旨,不断拓展服务队伍,优化服务方式,努力为居民提供精准化、优质化、个性化服务,着力把建设社区全面打造成更加安全、祥和、温暖、宜居的新型服务型社区。”着眼未来,赵文菊信心满满。

  记者 王小庚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