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看枕头村72变 产业富民使人感叹

2019-07-05 09:09:33 来源:临汾新闻网

舒适的生活条件

新修的水库保灌溉

  临汾新闻网讯 进入新时代,乡村何以振兴?

  枕头村的回答是:尊重自然、打造绿水青山、产业兴村民富的美丽乡村。

  在2015年,尧都区枕头村被评为“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经历沧海桑田,如今的枕头村在保持并做强3000亩优质苹果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整治人居环境、荒山绿化、水库建设,重塑农宅风貌,呈现出“产业富农、建设兴农”的乡村新风貌。瞧,今日的枕头新村拔地而起,二层洋楼整齐划一,柏油马路贯穿农田;看,荒地沟壑植树造林,秃山转换绿意浓浓,水库兴建助力农业;唱,苹果产业鼓满腰包,乡村旅游全面发展,振兴乡村共处和谐。

  枕头村的变化,犹如“戏剧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她在变化中积蓄能量,在变化中展翅腾飞。

  今年73岁的村民贾仪珍对村里发生的变化感触颇深。她住在枕头新村附近,每天9点准时哼着小曲,一路闻着月季花香,穿过平坦的柏油路,来到村委大院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享用免费可口的午餐,饭后稍做休息,再到活动室跳会儿操、下个棋,然后舒舒服服、开开心心地回家。

靓丽的文化长廊

绿水青山宜居宜业

  7月1日,晌午时分,村委北侧的云岭文化公园外又来了4辆轿车共16人,他们环视四周,青山可见,园中枕头抗战纪念馆醒目震撼。他们的表情既有惊讶、更有羡慕,此刻记者听到了几个关键词,“小洋楼”“好风景”“跟城里人一样”……

  枕头村的发展,不止于生活。行走枕头新村,白色的院墙、新式橱窗,房子的格局新添了变化,分出了厨房、卧室和客厅。近些年,农民手中有钱了,家装更与城里无异,厕所能冲水、屋内能洗澡。63岁的村民闫焕苗学会了用抖音、快手等软件,她每每遇到开心事儿,都会编辑成视频,通过网络空间将“美丽枕头村”传到天南海北。

  枕头村的蜕变,更不止于环境。苹果种植户徐海荣,在最初接触果树种植时,他故步自封,瞻前顾后。后在村委会积极引导与支持下,他怀着试试的心态,最初种植6亩地的苹果收益很好,隔年又增加到10亩。听本地“专家”讲苹果种植,跟着市里和外省专家学习果园先进管理技术,这让徐海荣感受到“有组织真好”。一路走来,苹果树的茁壮成长,让他看到乡村振兴的希望。今年5月,村委会给徐海荣颁发了大奖“苹果种植示范户”,现在他是村里炙手可热的技术员,不仅自家果树管理得好,还乐于助人帮村民管理果园。

  蜕变中,枕头村又多了个名字“苹果村”,苹果种植成为枕头人的主要致富产业,仅此一项能带动村民增收1000余万元,带动全村3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再远望山峦,一棵棵松树成排成行,依山环绕,7000亩荒山全部覆盖,这时,枕头村又有了新名字“氧吧村”。

  成长、壮大中的枕头村,她依然在改变, 45公里的道路硬化,延伸至地里田间; 30万立方水库修建,让3000亩果园灌溉无忧;组建文化艺术团队,丰富乡村文艺生活; 3万平方米的云岭公园、抗战纪念馆、150米文化长廊、20组青少年励志人物石雕像、24组新二十四孝石雕像……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与“枕头村”再度融为一体,朝着“红色记忆”转变。

  发展中的枕头村变得让人感叹、变得越发靓丽。村民把喜悦写在了脸上,幸福溢满了心底。

  记者 祁欣\文 郑远飞\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