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耕掀热潮,农机唱主角。3月13日一大早,尧都区尧庙镇下靳村农机手董国志开着深松机熟练地翻整土地。“突突突……”农机来回作业,打破了田间的寂静。
“种地还是要靠科技。现在农业生产机械化了,有了这台深松机,既能减轻劳作负担,还能提高生产效率。”董国志告诉记者。
在他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尧都区尧通农机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深松机、玉米精密施肥播种机、穴播机、旋耕施肥播种机、凿形深松犁、秸秆还田机、小麦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
“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7月,拥有大型小麦收割机6台、大型玉米收割机10台、大型拖拉机20余台,以及各种配套农具60余套,社员也由原来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35户。”合作社负责人杜学义说,农机装备省时省力,尤其是秸秆还田机械,能有效改造土壤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随后,记者来到尧都区贾得乡大苏村,只见小型手扶拖拉机、大型拖拉机、旋耕播种机纷纷下田,一台台农机轰鸣,在田间地头里翻整土地;忙碌的乡亲们或挖坑积肥、浇水整地,或覆盖地膜、播种栽苗,一幅如火如荼的春耕生产画卷铺展开来。
“深耕一寸,多收一囤。深松机可以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不仅能大大提高春耕效率,也能为增产增收发挥作用。”尧都区曙光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李绍峰说,“这两天,合作社的农机手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农业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宣传使用农业机械的好处,积极引导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如今,春耕生产也由过去的农民‘单干’向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了。”尧都区农机中心主任王迎晖说,春耕生产开始以来,该中心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机手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具,宣传农机保养使用安全知识。目前,全区26个农机合作社的400余台农机已全部投入春耕生产。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