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3月17日上午,记者在尧都区县底镇漫天岭村见到村党总支书记张建国时,他正在整理参加全国两会的材料,为下午村里举行的传达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备课”。
“参加全国两会时,我的内心一直很激动,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我们在抗击疫情中展现的大国担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等内容时,会场内掌声经久不息。”张建国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坦言,连续4年参加全国两会,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家始终坚持把教育、医疗、农村发展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每年的全国两会,议程时间都安排得很紧凑,我在3月5日就把议案交了。”此次北京之行,张建国共提交了11件议案,每件议案从初稿到定稿,他都要反复打磨修改达数十次。
当前,乡村振兴是农村工作的重心,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张建国有5件议案涉及农村发展。特别是《关于拓宽农村干部发展渠道、吸引年轻干部投身农村的建议》,在山西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会场,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讨论。
“现在乡村振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人。‘空心村’的现状不仅是种地的人少了,村干部也出现了断层。我在走访中了解到,许多农村在村务农的30岁以下青年近乎为零,55岁以下在村务农的村民不足在册人口的5%、不足在村人口的10%。”张建国感慨,城市化发展吸引农村年轻人进城务工,但乡村振兴同样需要一批务实肯干的年轻人留下来,这就少不了政策的引领和支持。
张建国认为,一方面,国家应拓宽农村干部发展渠道,各方开绿灯,通过调整农村本土年轻人流向的措施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真正让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尊崇农村出来的干部,通过政策保障,引导年轻人愿意回农村做事;另一方面,还应加大对回农村创业的年轻人在用地、贷款等方面的松绑、扶持力度。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也是张建国一直不遗余力积极推进的工作。从2008年回村至今,修路、打井、种植核桃、成立农业生产专业队……张建国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清晰、步伐坚定。“把无能力耕作或不愿种地农民的土地收归集体代管,由村里的农业生产专业队统一负责耕、种、收等,每年按收成情况将粮食或钱发放给农民,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对分散的土地进行集中管理,便于机械化耕作,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分组讨论会场上,张建国的经验分享获得了其他代表的一致称赞和认同。
“政府工作报告既是我们向世界展示的一份‘成绩单’,也是我们未来一年努力奋斗的‘线路图’,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的任务是把全国两会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走进基层群众,倾听民声,调查研究,把老百姓的心声带到明年的全国两会上。同时,更要一心一意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再出一把力。”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