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王访贤

2017-03-22 10:41: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文/董爱民 

    古开天辟地后,中国经历了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就到了尧王时代。尧称帝后,国号为唐,建都在今天的临汾,洪洞县甘亭镇的羊獬村是他的行宫。

  尧王称帝后,首先改造自然。那时,天上十个太阳普照大地,晒得树木焦枯,晒得河流干涸,晒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尧就命令大臣羿射掉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这才有了白天黑夜之分。

  接着,他又命令大臣鲧治理洪水。他还亲自出征,打败了作乱的三苗部落和讙兜,给人们造就下一个安定的局面。

  为了倾听老百姓的苦衷,他在宫门外立了一根木柱,让人们把对他的批评和冤屈趁黑夜贴到上面,这就是“谤木”也叫“木柱帖子”。后来,木柱腐烂了,就改为石柱子,号称“华表”,天安门前的华表就是这样来的,这就是“意见箱”的前身。

  他还任命羲仲、和仲两位大臣制订历法,规定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三百六十五天,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规律可循。

  在人民安定的情况下,他又发展文化,编诗作赋,中国最早的一首诗《击壤歌》就诞生临汾的康庄村。

  人民都称赞尧王是一位勤劳俭朴、爱民如子、清正廉明的好君王。

  尧王在位七十年的时候,因为年事已高,深感管理国家力不从心,而自己的儿子丹朱又很平庸,不能胜任治理天下的重任,所以他决定外出访贤,禅让皇位。

  这个时期,人们传颂着两个高人隐士的事情,一个是巢父,一个是许由,他们都是临汾附近的洪洞人,而且都隐居在广胜寺镇的九箕山中,巢父放牧,许由耕田。

  巢父,身居深山,在树上筑巢而住,时人号曰“巢夫”。尧想把帝位禅让给巢父,但巢父不营世利,婉言谢绝。尧又想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见面后,尧王谦逊地说:“日、月都出来了,而我这个火炬还不熄灭,要与日月比光,不是很难吗?大雨降临了,而我还在汲水灌溉,对于禾苗来说,岂不是徒劳吗?如果你占据了我的位子,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我还占着这个位子,觉得惭愧,我把天下让于你吧!”

  许由说:“鹪鹩在森林筑巢,一个树枝即可,偃鼠在河边饮水,不过是图饱个肚子,我在山上耕种,有饭吃就知足了,我看不惯世事纷争、尔虞我诈,隐居山中,是为了图个清静,天下对我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你治理天下已很好,如果让位于我,岂不是让我图现成的名吗?。” 尧王说:“你不愿为王,就做个州长,替我管理一方吧!”

  许由说:“王位我都不要,还作一个州长吗?真是奇耻大辱,你这话真是听脏了我的耳朵,你快走吧。”

  尧王走后,许由直奔泉水边清洗自己的耳朵。这时,巢父正好牵着牛来饮水,他问许由为什么洗耳朵,许由说:“尧叫我去做州长,这种话弄脏了我的耳朵,所以要来洗一洗。”

  巢父听后,冷笑一声,说:“你如果住在高山深谷之中,一直不与世人交往,又有谁会来打扰你呢?我知道你一直想扬名在外,现在又故作清高,真是个伪君子,我还怕你洗耳朵的水弄脏了我的牛的嘴呢!”说完便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并把饮牛的水瓢扔到远处的水池里。

  此后,人们把巢父扔掉瓢的地方叫“弃瓢池”,把许由洗耳的地方叫“洗耳泉”,这“洗耳泉”就在洪洞县广胜寺镇的油耳山村。

  尧想,巢父和许由都是自命清高的人,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他们,也不能见怪他们。

  尧又想起了他老师尹寿的建议,去蒲县找学问大的伊蒲子。可伊蒲子年纪比他还大,人倒是有德有才,但年纪大了也不行啊,所以,见面后就没说禅让天下的事,只谈了些治国、平天下的事,就分手了。

  尧又继续访贤。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