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张春茂)3月21日上午,关注和收藏临汾瓷瓷片的葛培忠师傅,再次前往尧都区金殿镇龙祠村的渣堆寻找和采集临汾瓷瓷片,这次他意外地发现了临汾瓷瓷片精品,第一次看到了有着动物图案的白釉瓷盘残片。
“你看,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这却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图案。这是仙鹤,有头,有翅膀,有尾巴,非常形象和生动。”在龙祠村临汾瓷瓷渣堆上,葛培忠看着刨出的临汾白釉瓷盘兴奋地说,这是我们临汾瓷的又一大发现,证明临汾瓷的图案也并不是那么单调,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今天看到的这个瓷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葛培忠手中的瓷片为白釉瓷盘形状,瓷盘直径约20厘米,底部保存完好,上边瓷盘边缘有部分残缺,瓷盘上可以看到两只墨色的仙鹤,仙鹤栩栩如生、展翅欲飞。
“上有沿,下有底,这就能断定一个瓷器的器形,这个瓷片符合这个标准,非常不错。”葛培忠根据图案位置推断,瓷盘上应该有三只仙鹤,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两只,残缺处有一只。我还是第一次在临汾瓷的渣堆上看到这样的瓷片,根据器型推断,应为元代瓷器残片。”今年70多岁的葛培忠收藏瓷片17年,共收集到各类精品瓷片7000余片,其中临汾瓷精品瓷片1000余片,收集到刻画、划花,少见的油滴、兔毫,精美的钧瓷等临汾瓷瓷片,并撰写了多篇临汾瓷相关文章刊发于多家报刊杂志,成为临汾瓷瓷片的重要收藏和研究者之一。
临汾窑是中国古代北方的著名瓷窑,旧时又称“平阳窑”,是山西南部规模较大、烧造水平较高的重要窑场。清代蓝浦著《景德镇陶录》中记载:平阳窑亦西窑也,平阳府所烧。唐宋皆陶,有砖窑,大而容器多;有土窑,小而容器少。”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瓷器词典》,该词典记载:平阳窑(即临汾窑),唐代重要窑址,在今山西临汾。其产品胎色较白,但釉欠细润。”这一发现将临汾窑的历史追溯到了唐代。
葛培忠介绍,临汾窑悠久的烧瓷历史,给临汾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已发现的临汾瓷以黑釉瓷居多,白釉较少,白釉瓷中素胎较多,有图案的较少,有图案的白釉瓷中,太阳花”常见,动物图案罕见。
“在临汾瓷瓷堆上发现的这个瓷片,是临汾瓷的一个重要发现,对我们研究和探索临汾瓷具有重要的意义。”葛培忠介绍,“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临汾瓷,关注临汾曾经辉煌灿烂的烧瓷历史。”
责任编辑:
上一篇: 舜帝遗风今犹在
下一篇: “进士第”匾成了柜门